![]() |
制圖/鄭萌 |
今后河南人或將也有屬于自己的“硅谷”。在4月17日舉辦的投洽會上,有“中原硅谷”之稱的鄭開科創走廊被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推介。
這個科創走廊有啥優勢?應該怎樣建設好咱自家的“硅谷”?
【規劃】
何為科創走廊的“一廊、一鎮、五園”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一部分,大數據產業發展暨鄭開科創走廊建設交流會及項目洽談對接活動于4月17日下午舉行。
在談論這個論壇之前,我們先來聊聊為啥將大數據與鄭開科創走廊聯系在一起,鄭開科創走廊又是什么?
早在2016年10月,國家批復河南省建設中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這個試驗區的核心就是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
而建設鄭開科創走廊的基本思路就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龍子湖智慧島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為龍頭。這也就是兩者的內在聯系。
那么,啥是鄭開科創走廊?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雄介紹,鄭開科創走廊區域為北起連霍高速,南抵平安大道,西臨鄭州市東三環(G107輔道),東至開封市河南大學新校區東邊界,東西長約50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總面積約200平方公里。
它聯動鄭州高新區、鄭州金水科教園區、開封古城歷史街區等集聚區域,空間結構為“一廊、一鎮、五園”。
【大數據】
鄭州建設大數據
應摒棄“差不多”文化和“拍腦袋”決策
會議現場,中原大數據交易平臺正式啟動上線。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國家大數據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單志廣,列舉了大數據發展基本現狀。他稱,根據IDC的預測,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年增長率40%,也有數據稱2013年至2018年,全球大數據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6%,預計將從148.7億美元增長至463.4億美元。
單志廣援引有關研究機構的數據稱,2015年中國大數據行業市場規模1692億元,同比增長63.07%,到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或達13626億元的高點。
不過,他稱目前各行各業對大數據躍躍欲試,各地大數據產業中心紛紛上馬,但以現有大數據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多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多以查詢處理為基礎,核心技術還未建立起來,大數據產業鏈中分析處理環節失衡。
與此同時,地方大數據平臺建設進入了“井噴”期。他稱,截至2017年5月,全國至少已建成18個大數據交易場所,到2020年,全國數據交易平臺預計達到30個。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大數據平臺出現了該不該監管、誰來管、怎么管以及經濟效益不明顯、法律道德風險大的難題。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國家大數據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單志廣認為,鄭州在建設大數據時,應該避免重蹈“先濫建后治理”的覆轍,同時改變“差不多”文化和“拍腦袋”決策,“數據文化的本質是實事求是,要重視數據,提升全社會數據意識。”
【發展】
鄭開科創走廊建設應以問題為導向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對科創文化有深入研究,他以國外及廣深科創走廊為例,為鄭開科創走廊建設提出了建議。
他先分析了全球科創走廊的形式,以美國硅谷為主的依托大學等科技機構知識外溢模式,龍頭企業、科技園組集群的美國波士頓地區模式,科研與城市、產業相互促進的東京-橫濱-筑波創新帶模式。
以此作為對比,馬向明認為鄭開科創走廊具有自己的基因:位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發展區,終端的大學資源、運河提供的文化和環境意義。
因此,他給鄭開科創走廊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做好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以問題為導向,追蹤創新主體需求,重視對人的服務。
“省里統籌核心創新平臺規劃建設,地方發揮自主性做好場所規劃建設。政策制定要上下聯動,摸清創新主體的需求,按需求制定針對政策,不做大而全,求專而精。”馬向明稱,“要找出企業最吸引、最期待、最關注、最想改善的方面。”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李興佳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河南商報 周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