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丨上層公路雙向六車道,下層布局軌道交通,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最早有望于2021年10月正式投用。5月8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濟南采訪時,了解到了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工程的最新進展。在濟南已通過“交通先行”規劃出跨河發展的具體路徑后,已流傳多年的“鄭新融城”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了關注。與此同時,與“鄭新融城”的設想幾乎同步而來的還有“鄭許融城”的設想。那么,鄭州下步發展究竟向南還是向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此展開采訪。
他山之石
濟南將由“大明湖時代”進入“黃河時代”
據介紹,濟南黃河隧道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大直徑的盾構隧道,也是黃河上第一條公鐵合建的盾構隧道,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
濟南黃河隧道位于濟南市中軸線濟濼路濼口浮橋下游約100米處,全長3.7公里,上部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部為軌道交通。建成后汽車、地鐵將同步穿過黃河,濟南將由“大明湖時代”進入“黃河時代”。
除此隧道外,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齊魯大道北延跨黃河通道、鳳凰路北延跨黃河通道也將全面助推濟南跨黃河發展。遠期,在濟南城區,連接黃河南、北兩岸的路徑有望達到“十二橋一隧”。
針對國內目前打算跨江河發展的城市日漸增多,濟南黃河隧道工程監理單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袁鵬結合自身經驗告訴記者,綜合建設、維護及其社會評價效應綜合考量,隧道相比橋梁而言雖造價較高,但越來越受到國內類似城市的歡迎。
鄭州現狀
新鄉平原新區已成鄭州市民的投資熱土
在“鄭汴(開封)一體化”戰略已邁步多年,并業已取得諸多成果后,鄭州、新鄉通過“跨河融城”發展,拉大鄭州城市框架,增添發展后勁兒的呼聲已在民間流傳多年,鄭州、新鄉兩城間的新鄉平原新區也早已通過無數地產商的廣告被鄭州市民所熟知,并成了新的投資熱土。
近年來,與“鄭新融城”戰略同步而來的,是新鄉,尤其是鄭新兩城間平原新區地價的高企。2017年5月16日,新鄉一塊名為“平原示范區2017-001”,用地性質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宗地拍出了畝均515萬元(折合樓面價每平方4291元至5150元)的高價,成了該區域的新晉“地王”,而摘得此宗地的地產商,北京中昂(地產)集團的“京城背景”,也讓人對平原新區充滿遐想。(詳見2017年5月17日大河報AⅠ·06版)
專家聲音
北越黃河可使環境得到極大改觀
“鄭州跨黃河向北發展是必由之勢,今天不做,未來也一定會做,早做比晚做好。”知名經濟學家,產業規劃專家,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說,鄭州面臨著城區水系少、濕地少、林地少,自然環境對緩解城區熱島效應和污染物稀釋等作用有限的窘迫。如能夠跨過黃河,城市環境和城市形象將得到極大改觀。
他告訴記者,在蘭州,跨黃河發展的戰略孕育了沿黃河兩岸的景觀帶,成為蘭州市民的驕傲。而如今濟南也將跨越黃河建設現代化新城區作為重點,鄭州有必要深入研究,認真對待,盡早拿出一套科學可行的方案,給城市發展再造一個新空間、新紀元。
“鄭州向北跨過黃河與新鄉融城重點開發平原新區非常可行。”對于“鄭新融城”的設想,王牌智庫首席專家、王牌智庫(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官同君介紹說,王牌智庫曾在2017年8月就提出過“四個堅定不移推進鄭新融合的智庫成果”:把鄭州市2號地鐵線開到新鄉,把高鐵鄭州北站向北跨過黃河建在新鄉境內,把平原新區規劃為鄭州市的北五環或北六環,把新鄉縣、原陽縣撤縣設區。
謀劃對比
“鄭新融城”“鄭許融城”各有所長
與“鄭新融城”同來的,“鄭許融城”的呼聲在近年來也不絕于耳。那么,在鄰省省會濟南已通過“交通先行”規劃出跨河發展的具體路徑后,鄭州下一步究竟向南還是向北?
宋向清表示,“鄭新融城”可增強鄭州的生態涵養,對于鄭州這座缺水的城市而言,比較具有基層民意支撐。而“鄭許融城”則由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擴展效應,在地理上更容易融合發展。“鄭新、鄭許融城各有所長,建議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由鄭州向新鄉、許昌同時推進,以做大鄭州都市區。”宋向清說。
對于究竟是“鄭新”還是“鄭許”的選擇,上官同君則表示,當下,鄭新、鄭許融城缺的是頂層設計,而不是規劃,先抓頂層設計就抓住了解題的“牛鼻子”,他補充說。
作者:大河報記者 陳駿
來源:河南商報網
編輯:河南商報網 張梓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