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院長何朔
在以“新時代、新技術、新電商、新金融”為主題的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跨境電子商務金融服務論壇上,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院長何朔發表了“金融科技助力銀聯跨境支付”為題的演講,對跨境支付的政策背景以及市場潛力進行了深入解讀,并對銀聯在金融科技層面的深度應用進行了總結。
人民幣國際化高速發展 跨境支付助力“一帶一路”
跨境支付升溫的背后,是跨境貿易環境改善的有力支撐。
何朔對此進行了一系列梳理。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各地自由貿易區優惠政策海關通關便捷性不斷增加。另外,隨著央行發布跨境人民幣業務許可,跨境支付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目前,跨境支付牌照增至 30 張。
除了政策利好,跨境支付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步成熟。2018 年 3 月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全面投產,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設起“高速公路”。目前CIPS 共有 31 家境內外直接參與者、695 家境內外間接參與者,實際業務范圍已延伸到 148 個國家和地區,這為跨境支付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另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沿線國家支付市場也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對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0.1%,高出進出口整體增速 3.5 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增長 19.2%,對印度進出口增長 25.9%,對俄羅斯、中亞進出口分別增長27.7% 和 23.6%。
通過挖掘市場,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已有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銀聯卡受理業務,保證"一帶一路"貿易暢通以及資金融通。
發卡量高達8200萬銀聯成為全球第一大卡組織
全球化背景使得人群加速跨境流動,這也是跨境支付龐大的市場所在。
據何朔介紹,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 54.45 萬人,自費出國比例占據大頭,高達 91.5%; 2016 年入華留學生規模超過 44 萬人,比 2012 年增長了 35%。
此外受全球多個國家對華簽證改善、放寬的影響,近幾年我國出入境游人數大增。2016 年,入境旅游人數 1.38 億人次,出境旅游人數 1.22 億人次 ,據統計這些消費者人均花費達到900 美元,也就意味著數千億美元的巨大支付潛能。借此機遇,銀聯在跨境業務方面的發展情況全面向好。
僅從交易規模來看,銀聯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卡組織,境外累計發卡量高達8200萬,線上+線下的服務版圖已大幅拉開。
據介紹,銀聯卡在港澳臺和韓國實現了受理全覆蓋,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覆蓋率達到 90%,美洲,南太平洋,歐洲覆蓋率達 50% 以上。
線上業務方面,目前銀聯卡線上受理網絡已覆蓋境外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1000 萬家商戶,涉及航空公司、訂購平臺、全球零售、交易繳費、數字內容、旅行等六大方面。銀聯由此建立起完善的受理網絡,與境外 150 多家收單機構及 100 家發卡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科技金融全面應用 二維碼支付形成國際標準
前不久大熱的區塊鏈,使得金融科技進入大眾視野,跨境支付跨越空間難題,需要金融科技為之助力,而銀聯已經對科技金融進行了全面應用,何朔對此進行了重點解讀。
全球速匯(MoneyExpress)是銀聯提供的跨境匯款便捷服務,目前已在45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中國境內持卡人直接以人民幣收款,無需解付結匯即可消費、取現,實現跨境支付的高度便利。
此外,銀聯建立起基于區塊鏈的全球跨境支付追蹤平臺,以此解決跨境匯款中交易查詢問題,通過該平臺用戶可以及時追蹤交易過程,解決跨境匯款過程中查詢不便的問題。
跨境支付面對更高的支付風險,銀聯將風險防控作為重中之重,利用人工智能提出了地理信息矩陣算法,基于境內外交通網絡拓撲圖和銀行卡交易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構建偽卡欺詐偵測模型。該模型對跨區域場景下的偽卡欺詐具有非常好的偵測效果,同等條件下,該模型準確率比其他國際銀行卡組織高6倍以上。
通過金融科技方面的高度應用,銀聯目前不斷對外進行金融科技標準輸出與能力輸出,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納入 EMVCo 標準體系,也就意味著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受到國際的廣泛認可,為銀聯二維碼在全球的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洲際層面,銀聯芯片卡標準已是亞洲支付聯盟(APN)的統一芯片卡標準。
編輯:河南商報 呂珊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