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份以來,河南省食藥監局已連續公布兩期(第17期、第18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查情況。有人留意到:蝦類的不合格產品出現頻率比較高。在17期通報中,抽檢樣品1405批次,共有65批次不合格,其中涉及蝦類產品的就達10批次,在不合格產品中占比超過15%。而在最近的第18期抽檢中,877批次樣品27批次不合格,其中不合格的蝦產品高達7批次,在不合格產品中占比超過1/4。
蝦怎么了?為何這么多不合格的?
【抽檢】
蝦產品抽檢不合格頻率高
河南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些不合格的蝦及制品,涉及單凍大蝦、河蝦、大蝦、青河蝦、青蝦仁、皮皮蝦、極品蝦等。
在第17期的抽檢結果中,共有10批次被抽檢出不合格。而該期的抽檢產品合格信息表顯示,合格的蝦類水產及制品有45批次。
這意味著,在該期抽檢中,所有被抽檢到的蝦類水產及制品,有18%的不合格率。
而在第18期抽檢結果中,在27批次不合格產品里,不合格的蝦產品高達7批次。同期抽檢中,合格的蝦產品恰好也有7批次。這意味著這期抽檢到的蝦類水產品及制品,有高達50%的不合格率。
鄭州市區內被抽檢到不合格蝦產品的,主要涉及陳砦蔬菜批發市場商戶、玉鳳路農貿市場商戶和鄭州易初蓮花連鎖超市有限公司東環路店(農業路東47號)、航空港區濱河祥潤萬家超市、航空港區濱河家家欣購物廣場。
【原因】
多批次不合格蝦產品
檢測出呋喃西林
蝦產品被檢出不合格,有各種不同的情況。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第17期10批次不合格蝦中,1批次檢出氯霉素,1批次檢出金霉素,1批次檢出土霉素,1批次檢測出重金屬鎘,還有多達6批次檢測出呋喃西林代謝物。而根據規定,呋喃西林是禁用的,“不得檢出”。
在第18期的抽檢中,7批次不合格蝦產品里,有1批次金霉素超標,1批次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其余多達5批次檢測出了呋喃西林代謝物。
【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致癌物清單中
呋喃西林屬三類致癌物
上市銷售的蝦,很快就要到百姓餐桌了,這時候還能檢測出呋喃西林,可不是好消息。
據了解,呋喃西林是一種消炎藥物,臨床用作消毒防腐藥,外用于治療創傷、燒傷、化膿性皮炎、中耳炎等。
在畜牧、水產養殖中,呋喃西林曾被廣泛應用。
但后來的研究發現,呋喃西林這種硝基呋喃類藥物及其代謝物,在動物源性食品中的殘留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長期攝入會引起各種疾病,對人體有致癌、致畸胎等副作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歐盟等已明文規定禁止在食品工業中使用。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里,呋喃西林在三類致癌物清單中。
所謂“三類致癌物”,可以理解為“可疑對人致癌”,是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還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鄭州泰基鴻諾醫藥董事長、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美中藥協中國分會董事會主席吳豫生博士,看過呋喃西林的分子式之后解釋,呋喃西林含有硝基,而且呋喃西林還會產生氨基,硝基和氨基都容易產生自由基,硝基本身也就是自由基,自由基容易對人體DNA產生攻擊,導致DNA損傷,DNA損傷之后,就會產生突變,突變的可能性就是致癌。“不是說它一定致癌,但確有致癌的可能性。”
呋喃西林代謝慢
在我國早已是禁用獸藥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河南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大宗淡水魚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馮建新介紹,這種藥物以前曾被拌入到動物(包括水產養殖)的飼料里,后來發現,它在環境中代謝得比較慢,分解比較慢,對環境影響也比較大,已經禁用了。
據了解,早在2005年,呋喃西林等就已經被列入首批《獸藥地方標準廢止目錄》(農業部公告第560號)中了。也就是說,呋喃西林在我國早已是禁用獸藥。
此外,標準規定,氯霉素的標準也是“不得檢出”,金霉素和土霉素的標準規定為“不大于100μg/kg”。
馮建新介紹,“氯霉素雖然是禁用的,但防范起來不太容易。它在環境中也是存在的,比如你是做食品的,如果你不洗手,接觸了食品,就有可能檢測出氯霉素,所以你看搞食品加工的,都不準手直接接觸食品,會戴上手套什么的,因為環境中也會存在這種東西。”
【水產批發商】
市場上被抽出不合格產品
“見得多了”
鄭州一位銷售水產品的批發商介紹,這些年來,我國從政府到養殖戶、商戶、老百姓,都非常看重食品安全,現在市場上每到一批貨都要抽檢,大家都很慎重。
“但是水產養殖和種蔬菜是一個道理,雖然可能大部分人都會遵守,不使用一些禁用藥,但誰也不能保證,別人也都不用。”這位批發商稱,市場里誰家被抽檢出來有產品不合格,并不罕見,“見得多了”。
但被檢出不合格,批發商也往往沒啥辦法向上一級經銷商或者種養環節索賠。“這里頭環節太多了,水產這東西,進過來的貨有時候都混在了一起,誰知道哪些是哪家的貨,再說往前頭追,環節那么多。”
“再比如,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一批蟹檢出了鎘,那都是海里野生的,漁民從海里捕撈的,重金屬也超標不合格,這怎么辦?”上述批發商說。
【提醒】
遇到食品安全問題
可撥打12331投訴
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食藥監局了解到,針對抽檢發現的問題,不合格樣品如果涉及外省的生產單位,他們已按規定移送相應省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如果不合格樣品涉及的是省內生產經營單位的,已要求相應地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涉及單位依法處理,責令查清不合格產品的批次、數量、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風險,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并依法予以查處。
特別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注意飲食安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可撥打12331進行投訴或舉報。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俊偉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