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深圳發展奇跡
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一座城市,高度濃縮一個時代精華;
一個政黨,引領開辟一條康莊大道。
如同施展了法術,在不到40年的時間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奇跡般崛起于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
激情的歲月
追憶歷史激蕩與爭鋒,深圳近40年夢幻般的崛起,用鐵一般的事實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覺醒,印證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設置經濟特區,并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暫行條例》,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鐵一般的事實,昭示著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生產力得到如此大的釋放。深圳GDP從1979年的1.97億元上升到去年的2.24萬億元,僅次于北京、上海,已與曾經差距無比巨大的香港相當。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作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既是時代的宣示,更是人民的心聲。
壯闊的歷程
從“深圳速度”到“中國高度”,這座在南海之濱拔地而起的城市不斷書寫時代傳奇,改革開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提供不竭動力。
如果說,“三天一層樓”的速度曾讓深圳聞名全國,那么追求高質量發展所帶來的創新活力越來越讓這座城市揚名世界。
深圳何以成為創新之都?特區的“特”就體現在“闖”上——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成立、第一家由企業集團創辦的銀行開業、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創辦……近40年里,深圳創出約一千個“國內第一”。
奮進新時代
高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在新的起點上構建新格局,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范例,續寫改革開放新史詩。
面對新形勢、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步入新時代的經濟特區提出了要求。
深圳,這座平均人口年齡僅有32.5歲的年輕城市,也正以飽滿的活力擁抱新的時代。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