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資源緊張……隨著鄭州大跨步發展,大城市病的“癥狀”也開始顯現。
6月7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8修訂版)》(以下簡稱《規定》) 進行解讀,并透露《規定》將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具體內容都有啥?一起來看看吧。
【背景】
新修訂的《規定》 對標國內“一線城市”
據悉,此次修訂版是鄭州對標國內“一線城市”制定的新版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廣泛參考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先進規劃經驗,吸收了成都、武漢、長沙、合肥等“新一線”城市的管理理念,取長補短,完善提升。
同時,《規定》還調減了土地開發強度,規范了用地兼容性,細化建筑間距,落實社區養老和黨建服務,完善了容積率計算方式及機非停車位配建標準。
鄭州市規劃局總師辦主任雷立群介紹,《規定》共6章35小節240條。在現行的2013版《規定》的基礎上,刪除14條, 修改85條,新增條款78條。
其中,新增居住用地容積率控制、社區及樓宇綜合服務用房、擔架電梯、街坊路等內容,在住房建設、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升級”。此外,還對居家養老、中小學選址、母嬰室配備以及擔架電梯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住房】
大棚戶區改造項目 新住宅樓不得高于100米
為了改善人居環境,調減土地開發強度,《規定》對容積率、綠地率以及住宅建筑高度提出了硬指標。
雷立群介紹,新增居住用地容積率控制條款,大棚戶區改造項目二類居住用地容積率原則上按照三環以內小于3.5,三環以外小于3.0進行控制。
對經市政府批準實施老舊片區改造的項目,原則上通過城市雙修的方式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和公園綠地,且改造后的容積率不大于2.5。
綠地率方面,大棚戶區改造項目三環以內的居住用地綠地率不得低于30%,三環以外的居住用地綠地率不得低于35%。對于面積小于2000平方米的地塊,用于綠地、游園建設等,原則上不再進行出讓。
同時,明確提出大棚戶區改造項目新審批的住宅類建筑高度不得高于100米。限制“高容積率、高強度”的開發模式,為鄭州市民營造更為舒適、宜居、生態的居住環境。按照常見住宅3米多的樓層高度推算,30多層的新住宅樓以后將難過審了。
此外,為了讓居民住得舒心,鄭州參考成都、重慶等地技術規定,決定將架空層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計算。
《規定》要求:架空層以柱、剪力墻落地,視線通透,空間開敞;無特定功能,只作為公共休閑、交通、綠化等公共開敞空間使用。首層架空層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但電梯井、門廳、過道等圍合部分應計入容積率。
【交通】
城市道路新增“街坊路” 由地塊擁有者出資建造
區別于過去的“寬馬路、大路網”,“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能增加街區活力。
為此,《規定》中明確要求,在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的基礎上,新增“街坊路”。
啥是街坊路?新增條款給“街坊路”下了定義:街坊路作為城市支路的補充,是利用項目內部土地設置的以服務功能為主的道路。街坊路應提供外部公共通行條件,應控制出入口位置及寬度,道路線型可結合項目方案進行調整,街坊路可參與用地指標平衡,必要時為市政管網提供敷設條件。
也就是說,街坊路是由地塊擁有者出資建造的道路,建成后,并非市政道路,但是具有市政道路的功能。
《規定》還明確,街坊路紅線寬度原則上不宜低于15米。對于鄭州市街坊(不含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道路間距大于300米或者街區規模大于6公頃的,應增加街坊路。而對于街坊路的后期管理問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在實施后將進一步完善。
未來城市建設要求
還有哪些亮點
居家養老
新小區配建養老用房 面積不得少于200平
《規定》要求:新建住宅區應按照建筑面積30┫/百戶標準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用房,且最小建筑面積不得少于200┫。
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用房應集中設置,宜設在三層及以下部分,二層及以上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應設置電梯或無障礙坡道。
學校選址
中小學校建設 要遠離公共娛樂場所等
教育設施環境要求中增加托兒所、幼兒園建設基地不宜同時臨兩條及以上城市道路設置。
此外細化了中小學校的選址原則,提出:中小學校建設應遠離殯葬設施、醫院的太平間、傳染病醫院、垃圾轉運站、加油加氣站、集貿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公安看守所、戒毒所、化學制品點等不利于中小學生學習、身心健康和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和建筑。
為保證中小學生戶外活動日照充足,借鑒《上海市建設工程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增加新建中小學運動場地應保證有一半以上面積滿足冬至日日照有效時間不少于兩小時的日照標準。
母嬰室
地鐵站等公共場所 要建不小于10┫獨立母嬰室
《規定》增加母嬰室配建標準,要求:經常有母嬰逗留的交通樞紐、大型商業建筑、醫院、綜合性公園廣場、旅游景區、文化娛樂等公共場所,應當建立使用面積不少于10┫的獨立母嬰室,并配備基本設施,且不應與廁所共用一室。新規劃地鐵站應配建使用面積不小于10┫的獨立母嬰室。
公共電梯
可容納擔架電梯 新住宅樓每單元至少一臺
為了保證市民生命安全,提高城市救護效率,在新增的“擔架電梯”條款中,要求:商業、辦公等公共建筑設置電梯時,每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新建居住建筑設置電梯時,每單元應至少設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同時明確了兩種可容納擔架電梯的井道尺寸:一種是2.6m×1.8m,另一種是2.2m×2.2m。
廁所革命
新建公廁要配備環衛工人作息房
落實《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廁所革命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廁服務水平的意見》,明確:新規劃建設的獨立式公共廁所每座建筑面積不宜小于60┫,同時附設不小于15┫的環衛工人作息房。
住宅汽車充電車位 同步建設比例提至10%
住宅汽車充電車位同步建設比例由原來的2%提高到10%。大型公共建筑物和社會公共停車場充電車位同步建設比例由10%提高到15%。工業和物流倉儲項目按照10%的比例同步配建機動車充電設施。
電動自行車充電車位條款中,新建小區按照每戶不少于1個充電車位的標準配置充電設施,與住宅項目同步建成使用。新建大于2萬┫的商場、賓館、醫院等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非機動車停車位中應配建不少于15%的充電車位,地上非機動車充電車棚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不計入建筑密度。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