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一個名為“西瓜足跡”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一張中國地圖標記出你都去過哪些地方,很多人都轉發到朋友圈。
但是,“西瓜足跡”隨后被指出涉嫌抄襲另一小程序“腳步地圖”,兩者具有極高的相似度。日前,“西瓜足跡”因違規已被微信暫停服務,“腳步地圖”的開發者,來自河南濮陽的趙恩彪計劃于本周起訴對方。
【質疑】
兩個小程序高度相似
趙恩彪是一個人物傳記微信公號的創始人之一,為了給公號導流,他于2017年10月30日開始設計“腳步地圖”,并于今年1月上線。6月2日,他發現這款“西瓜足跡”與自己的小程序幾乎一模一樣,在朋友圈表示“西瓜足跡”涉嫌抄襲。
“西瓜足跡”的開發方為南京回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針對趙恩彪的質疑,公司聯合創始人戴宏民向媒體表示,有借鑒但沒有抄襲,這是公司員工自己開發的一個小程序,本來想內部玩玩,沒想到一下火了。
河南商報對比兩款小程序發現,首頁都是一個中國地圖形狀的天安門城樓照片,第二頁由用戶自己點擊去過的地方,兩者都在第三頁生成一張灰色中國地圖,整個過程的頁面設計幾乎一模一樣,只有按鈕顏色等細節不同。
【進展】
“腳步地圖”已做侵權公證
據趙恩彪介紹,“腳步地圖”自1月份上線后一直不溫不火,5月28日早上突然用戶瘋漲,中午12點服務器崩潰了。找外包團隊修復后重新上線,用戶一路飆升,結果晚上11點服務器再度崩潰。等他修復完服務器于6月1日再次上線時,發現“西瓜足跡”已在朋友圈刷屏。
6月8日,趙恩彪給河南商報記者傳來一份國家版權局核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以下簡稱“登記證書”),上面顯示軟件名稱為“腳步地圖軟件V1.0”,著作權人為趙恩彪,開發完成日期、首次發表日期均為2018年1月20日,“登記證書”的落款日期為2018年4月27日。
趙恩彪表示,自己的訴求有三點:一、產品下架;二、書面道歉;三、經濟賠償。
6月7日,“西瓜足跡”顯示“西瓜足跡因違規被暫停服務”。
趙恩彪稱,目前已和律師完成侵權公證,將于本周初去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對方。
河南商報多次撥打戴宏民的電話,截至發稿前一直未打通,添加其微信也沒有回應。
【觀點】
盡早引入知識產權律師
最大限度保護開發者利益
針對此事,河南商報記者采訪到上海市協力(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委員、專利代理人劉侃侃進行咨詢。對于“西瓜足跡”是否侵權,劉侃侃解釋說:我國著作法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首先是保護源代碼,因此是否抄襲首先要看是否構成針對源代碼的抄襲。或許兩個軟件源代碼不一樣,即使這兩個軟件實現方式、算法、數據結構等相同或相近的話,也未必構成著作權侵權。
對于小程序如何維權,劉侃侃表示:現在小程序很火爆,但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的糾紛也越來越多。許多開發者面臨侵權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或者依靠輿論批判,但由于互聯網傳播速度很快,往往輿論對侵權者形成壓力的時候,開發者受到的損失已經很嚴重了。
他建議,有條件的開發者讓知識產權律師在IP的孵化階段就開始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開發者的商業利益,保護開發者創新的熱情。
對話
整個軟件都是我設計的
河南商報記者:這個軟件是你自己設計的嗎?
趙恩彪:是的,整個都是我用photoshop設計的,做出來后交給外包團隊進行技術開發。
河南商報記者:聽說“腳步地圖”服務器崩潰了兩次?
趙恩彪:是的,5月27日有7000多人在用,28日大概有35萬人在用,同時在線的就有1.8萬人。這天崩潰了兩次,第二次是在晚上11點多,修到凌晨兩三點多也沒修好,就打算第二天再修。沒想到別人去抄襲,所以想修復得完美一點,覺得兩天后上線也沒事,其實還是想法太幼稚了。
河南商報記者:當看到“西瓜足跡”刷屏后,你是怎么做的?
趙恩彪:那天晚上我不停地給別人留言,說這是侵權的,真正的原著在我這邊,到天亮也沒睡著。第二天早上就發了朋友圈求助,說我這個是原創,被侵權了怎么辦,有朋友幫忙轉發,不久后就有律師聯系我了。
河南商報記者:戴宏民在接受采訪時說是借鑒,不是抄襲。
趙恩彪:我做了一個中國地圖,你做一個世界地圖,這叫借鑒。創意和思路可以借鑒,一模一樣不叫借鑒,叫抄襲,對方在狡辯。
河南商報記者:對于對方,你現在還是下架、道歉、經濟賠償那三個訴求嗎?
趙恩彪:是的。但其實不是他們主動下架的,是騰訊主動聯系的我。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楊曉楠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