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河南參加高考人數98.38萬人,其中參與全國統考人數77.94萬人。高考的高關注度,催熱了一連串圍繞高考開展的業務,既有傳統的高考經濟,如考前輔導、高考房等,也有新興的高考經濟,如志愿填報輔導、畢業旅行等。
高考花費
高考賬單
培訓費用:高三全年1對1輔導,每課時178元,一年花費近3萬元。自主招生輔導,定制方案一套,達到初審資格,花費3.8萬元。
高考陪考費用:賓館兩晚800元,餐費兩天600元,共計1400元。
高考那兩天,蹲在考場門口的河南商報考學君聽到了兩個家長的精彩對話。
A家長問B家長,“孩子今年準備報考哪所大學?985跑不了吧?”得到的回答是,準備第一志愿填報北大,第二志愿填報浙江大學,“高考完還要參加自主招生的筆試和面試呢,已經通過了北大的初審,希望能成功。”B家長一臉得意。
“成績好就是省心,我們這半年光補習就花了好幾萬元,高中學費幾萬元,吃住買東西,3年花費十幾萬元。”A家長說。B家長說,“這你就不懂了,我們參加自主招生也花費不小,如果能考上北大,這投入就值。”
接著倆人開始討論高考房,A家長說之前來看房間只要200元出頭,高考期間漲到了400多元,“我們早餐提前叫的外賣,中午打算去附近的酒店吃,晚上孩兒他奶奶做好了飯送過來。”
高考賬單
志愿填報輔導費: 2000余元
畢業旅行:10000元
大學新裝備:10000多元
覺得高考后就要松口氣的家長,還是太“天真”了。
高宏的孩子去年參加高考,他也曾這樣“天真”過:孩子高考成績還不錯,過了一本線,但是選擇在省內還是出省讀大學,選擇哪所大學又難住了這家人。
“老師建議選擇鄭大,穩妥,將來出路也好,孩子想去廣州,他喜歡那兒的氛圍,我傾向于讓他去北京,起點高。”高宏說。吵了兩天后,他找了一家填報志愿的機構,花了2000多元,選擇了一所分數等各方面都適合孩子的大學。
填完志愿,還沒完呢,兒子鬧著要去畢業旅行,辛苦學習這么多年,還真沒有拒絕孩子的理由。
高宏兒子選擇和同學去西藏,坐火車去,坐飛機回來,整個行程10天,好家伙,1萬元沒了。
距離大學開學還有兩個月,兒子要把駕照考了,得,報名費2500元。
上大學的裝備也是項大支出,兒子點名要求的手機5000多元、電腦7000多元,1萬多元花出去了。
【高考經濟】
高關注度下,經濟體量巨大
傳統高考經濟
包括考前輔導、教輔資料購買、高考房、保健品和旗袍、鮮花等寓意吉祥的物品。
教輔資料幾乎是考生必備,在電商平臺可以看到,各種教輔資料琳瑯滿目,有100多頁。
以最常見的《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為例,一個科目的價格為30~50元,文理分科的話一個考生需要6科,約為300元,70多萬考生就是2個多億。
一個考生肯定不只刷一套試卷,如果算上各種高考必刷卷、名校密卷、押題卷、狀元筆記,僅高三教輔資料一項市場規模就有數億元。
再來看考前輔導,目前鄭州市場上,高考1對1一個課時一般在150元上下,一次兩個課時,半年的補習費六七千元,就算是班課半年也要3000元。
假設有1/3的考生參加輔導,人均5000元,考前輔導的市場規模也超過10億元。
而家長的關心和祝福,比如“旗開得勝”催熱了旗袍市場,各種“一路綠燈”“紫氣東來‘等寓意也帶動了服裝銷售。
還有方便考生的高考房、有祝福含義的“高考鮮花”等,也被商家發掘了出來。
新高考經濟
包括高考志愿報考APP、高考小視頻、高考小程序等互聯網產品,和高考后經濟畢業旅行、謝師宴等。
近兩年隨著視頻APP的活躍,圍繞高考的各種短視頻在高考期間也收獲了大量流量。比如某知名網站高考前錄制的高考短視頻,播放量近千萬。
還有這幾年興起的“志愿經濟”,以前報志愿聽老師的,現在看的是大數據,而各類報志愿的APP和咨詢機構從高考前就開始盯緊家長的錢袋子。
一些志愿填報APP先給家長和考生提供免費的數據,再想進行有針對性的咨詢就需要付費了,價位從百元上下到專家指導價的幾千元不等。
“我們4月份就開始在家長中做講座,引導家長關注科學的志愿報考,按照我們的價位,一位考生成功完成志愿填報預計收費在2000元,特殊服務高達上萬元。”某志愿填報機構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而一些虛擬錄取通知書等趣味性的小程序也順勢進入人們的視野。
隨著經濟條件的優越,孩子們在高考后舉行謝師宴、畢業酒會更加常見,畢業旅行也成了不少畢業生的標配,花費從3000元到數萬元不等。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訾利利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