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森自救已經全面開啟。
一開始,關于如何自救的話題讓渡森掌舵者惆悵得徹夜難眠——既不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形而上調整,又不能是邯鄲學步式的全盤照搬。
渡森的“根”在哪里?二代磨煉多久才能扛起重擔?錯過了互聯網上半場風口,渡森還能否踩準下半場的鼓點?沒有同行者陪伴的鄭州男褲崛起路走起來會不會分外孤獨?
【“企二代”加入】
1994年出生的她留學歸來后
成了董事長助理
無論如何,渡森已經到了一個急需調整甚至做“大手術”的時刻。
“侯總一直很低調,但是低調得可怕。他只愿做,不愿意說。”渡森一個高管稱,渡森遇到了危機,需要調整,但對于往哪里轉這個話題顯得迷茫,“使不上勁。”
事實上,渡森已經認識到問題,并且展開了積極自救。這個自救始于2018年。當時,留學歸國的侯建超之女侯倩文正式進入公司,任職董事長助理,截至今天,入職接近200個工作日。
侯倩文的加入被視為為渡森輸血的一劑良藥。她出生于1994年。對于1970年出生的侯建超來說,現在談接班人問題,為時尚早,畢竟48歲仍屬壯年。不過,早日布局接班人計劃,并無不妥。
有留洋背景,再加上年輕人大膽的創新思維,這個90后在公司展現的驚人能力和吃苦精神令同事驚嘆不已。她周日加班到晚上11點,每天早晚兩次寫工作計劃和日志。
知情者介紹,侯倩文從小就是學霸,因為年幼時父母忙于工作,養成了她強悍的自理能力和進取精神,并非紈绔子弟。
中學時代,年級1000多人她保持在前200名,并以年級第三的成績畢業。研究生她考上了世界頂尖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這個學院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并稱“G5超級精英大學”。
侯倩文從初中就意識到總有一天要回來為公司排憂解難。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我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從小跟著父母在工廠、批發市場長大,體味到父母把渡森做到現在這個樣子太不容易,看到他們為企業付出了多少,這個事情真的不容自己多想什么。”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于公司現狀認識清醒,且不諱疾忌醫。
【重拾電商】
渡森曾在電商領域受挫
比從零開始更艱難
也正是在侯倩文加入后,渡森開始了戰略性調整。最先發力的是工廠店重裝以及重拾曾丟棄的電商。
工廠店是渡森要開辟的一個全新店鋪運營模式。這個店鋪里,只有20%~30%的貨品與線下其他店鋪重合,其余的貨品均是“特供”。此外,在店鋪陳列方式和管理思路上,工廠店也與其他終端店區別開來。
工廠店的思路是侯倩文與侯建超一起敲定的。目前,這樣的店鋪只有兩家,一家為老店,一家為新開,目前均在裝修中。
渡森內部人士稱,一家老工廠店抵得上5家普通店的業績。
在不斷拓展直營及聯營店鋪的計劃上,侯氏父女意見一致,不過,對于大規模擴店表現得較為審慎。
一份未公開的2018~2028年發展規劃中提及,渡森2028年前要在全國成立1500家加盟店、連鎖店、聯營店,代理商遍布全國各個省份。
多年前,渡森已經涉水電商,可惜征戰多日黯然離場。渡森離開電商的這幾年里,河南本土服裝品牌逸陽一騎絕塵,早在2014年“雙11”當天就斬獲了5500萬元的網絡銷售額。
如今,渡森重拾曾丟棄的電商,由侯倩文負責,可見公司對此戰略寄予厚望。
“(渡森)電商基礎太差了,跟沒有沒區別。現在這種局面比從零開始更難。”侯倩文背負了較大壓力,其中一方面表現為團隊人才稀缺。
年前,渡森電商團隊只有4人,其中客服為員工兼職;如今,增加至8人,但是人員缺口依然較大。
有人質疑渡森電商計劃,稱電商風口已過,如今互聯網早已轉入下半場廝殺,電商領域恐再難擠進新人。
對此,侯倩文有自己的節奏,“連上半場都沒經歷過,怎么進入下半場?我現在要走起來,之后再學習如何跑。任何事物都要有積累,我們要保證走得很扎實。”
【找準方向】
從男褲到男裝再到男褲
“一直沒丟掉的是褲子”
渡森的全面戰略重啟還包括產品的再定位。
以往,渡森服裝偏重于商務。如今,曾經的顧客群逐漸變老,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體。為迎合這部分人群,渡森提出新的產品定位——開發“輕商務、簡時尚、慢休閑”系列三大產品主力線。
在產品線上的調整則是,渡森再次強調褲裝。一直以來,渡森依靠褲子發家,侯建超在公司各種場合一再強調褲子這一生命線。渡森全公司上下已經形成“褲子是渡森的根”這一概念。
23年發展中,渡森曾經淡化過褲子這一主線:2006年以前,為渡森男褲品牌化運作階段;從2006年開始,渡森產品陣容壯大,開始“以男褲為龍頭,帶動系列產品,全面進行品牌升級”,由原來的單品男褲向系列化男裝轉變,產品線涵蓋了男士夾克、西服、襯衫、T恤等20余個品類。
這中間,想必侯建超也有過走男褲專業化之路還是走全面化、系列化道路的猶疑、徘徊。這也是鄭州多數褲業領軍企業在褲子單品壯大后都要面臨的抉擇——有的提出“100年只做女褲”,比如夢舒雅就定位為“女褲領導者和女褲專家”。
但是,侯建超選擇了做男裝全品類的路,因為“單品做大難,男裝做大易”。
不過,如今重回男褲,侯建超該慶幸的是“一直沒丟掉的是褲子”。
90后“企二代”的思考
接觸公司不到200個工作日,侯倩文專注于學習、重組、梳理和消化,并非輸出。24歲的侯倩文,以與這個年齡不相符的冷靜來審視這個有著23年歷史的公司,“我所要做的就是徹底了解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我還沒有清晰的解決方案時,不會急于去改變它。”
不同于鄭州女褲行業的百花齊放,鄭州男褲行業寡頭寥寥,這讓渡森顯得分外寂寞。
侯倩文認為這是造成如今現狀的一個原因——缺乏業內競爭對手,讓渡森沒有危機感、不能時刻神經緊繃,丟掉了向上的動力,“沒有陪伴,走起路來會更孤獨。”
昔日王者還要多久才能再創輝煌?侯倩文認真地說:“請給我們時間。”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