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空調,人們首先想到格力、美的;提到彩電,人們首先想到TCL、創維;提到廚電,人們又會立刻想到方太、老板……長期以來,多數家電廠商依靠自身的一兩個優勢產品來拉動整個品牌的銷量與影響力。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普及,這種“單品制勝”的營銷策略將成過去,而如何構建起自己品牌的家電智能生態圈將成為下一個風潮。
靠優勢單品拉動整個品牌,將成過去
很長時間以來,“單品制勝”一直是家電企業的常用“法寶”。正如提到長虹、創維、TCL,人們只記得它們的彩電;提到海爾,人們只記得它的冰箱與洗衣機;提到美的、格力,人們只記得它們的空調等。在不少企業中,都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一個企業往往只要有一個強大的單品被消費者記住,那么就能獲得成功。作為營銷策略來講,“單品制勝”的確是不少企業打開知名度的“捷徑”。
自2017年以來,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火熱,“智能家居”概念被眾多廠商重新拾起并推到浪尖上。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智能冰箱、智能音箱等系列智能產品占據了客廳、陽臺、臥室等家居環境,組成了一個智能生態圈。
因此,在當前的物聯網時代中,單一的家電產品已不能滿足家庭中這個家電智能生態圈的需求,就是說,消費者所需求的不再是單一品類的家電,而是美好生活的解決方案。對于那些抓住了消費者當前痛點的家電廠商來說,如何提供一套完善的、更高智能、更加人性化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成為當務之急。互聯互通,未來家電要有自己的“圈子”
有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將接近960億美元,并在預測期(2018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0%,達到1550億美元。
事實上,在智能家居概念中,家庭自動化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智能家居的核心。要達成家庭自動化,人們需要網絡和系統來集成或控制家中的電子電器產品。倘若家電廠商仍執著于某一品類的家電,那么就會發生家電相互之間無法互通互聯的現象。比如,消費者買回一臺某品牌的智能電視,但卻無法通過它來命令其他品牌的空調;買回一臺某品牌的抽油煙機,卻不能與其他品牌的熱水器等廚電互聯互通;某品牌的智能空調只能通過自身品牌的APP來體驗其各種功能,相互之間無法互通互聯,根本不能構成一個智能家居生態……
因此,未來家電產品的發展中,不能互聯互通,仍想靠“單品制勝”的廠商將逐漸落伍,它們只能停留在單品智能的階段,無法做到實現全場景的覆蓋,缺乏集軟件、硬件、服務于一體的成套解決方案。“未來家電行業之間的競爭將不再局限于單個產品,而是上升至不同生態圈之間的競爭。在智能家居市場加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的應用會更加廣泛,供應鏈、生態圈級別競爭將成為未來家電行業之間競爭的主流。”有專業人士說。
未來,家電銷售將進入“生態圈”模式
說到家電智能生態圈,看似很遙遠,其實,不少家電、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圈子”,縱觀今年各個家電品牌的發布會,可以屢次見到“生態圈”一詞。
比如,海爾在今年的AWE會展上提出了“4+7+N”全場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創維發布了“智能人居”戰略,要打造一個能夠連接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全套家電在內的智能家居系統,形成獨有的智能家庭“生態圈”。
不少電視廠商已不再將自己定義為一個視頻窗口,而是智能家庭互聯中的一個關鍵入口,布局自有的生態圈,以在接下來的智慧場景中掌握話語權。如小米已經連接了超過1億臺IoT設備;PPTV智能電視品牌也納入了新成立的蘇寧科技集團智能終端公司,圍繞智慧家庭生態打造一系列的科技屬性產品等。
有家電專家稱,可以預見的是,家電企業將不再執著于單一品類家電的售賣,而是以家庭為單位,解決一個家庭的全部家居問題。這也將會導致綜合型的大型家電集團越來越多,相互的競爭也將從不同產品之間的競爭上升至不同生態圈之間的競爭,最終改變整個家電行業的銷售模式。未來消費者考慮更多的可能是哪個品牌的系統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兼容性等問題。
作者: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朝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