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鄭州我了解的不多,為了愛情曾經去過那里。
在民謠歌手李志的淺吟低唱下,《關于鄭州的記憶》打開了無數人的時光門,引起網友跟帖無數。二七廣場的鐘聲、紫荊山公園的鴿子、世紀歡樂園的摩天輪、伊河路的燒烤,組成一代人關于鄭州的青春記憶。即將在這里鋪開青春時光的你,又將怎樣揮毫著墨呢?
【生活在鄭州】
如何融入這座城
聽聽學長怎么說
鄭州這座城,拿風靡一時的《延禧攻略》類比就是富察皇后,寬容大度,端莊自持,骨子里卻有很多浪漫情懷,成為乾隆心上的“白月光”。如何與這樣的鄭州相處?我們來聽聽學長怎么說。
程航,一個典型的東北小伙,陰差陽錯來鄭州上大學,如今已落戶鄭州娶妻生子,并成為建行某支行中層管理人員。程航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初到鄭州覺得這里特別熱,詫異這里的土為何是黃色的,秋天為何總下雨。雖然最初有種種不適,但迎接他的閃閃發(fā)光的大學生活很快喚起了他的雄心壯志。
為了盡快適應這里,在智能手機未普及的年代,他靠一張地圖、一輛自行車,丈量著腳下的這片熱土。他曾騎行到河南博物院,見識了課本上才有的“蓮鶴方壺”,聽到了來自遠古的編鐘奏樂;曾經騎到中原路,被一路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的梧桐樹驚艷;也曾誤打誤撞闖入鄭州“二砂”,從此找到不落俗套的“約會圣地”……
談到如何最快地融入鄭州,程航又講道,當然是像追 “小姐姐”一樣掌握她的性格、脾氣和愛好,然后投其所好啦!鄭州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剛入學的同學們在了解自己的校園之后,不妨乘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到處去看看。鄭州的很多場館,如美術館、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地質博物館、氣象科普體驗館等,都是免費的,可以去參觀學習,有的場館還招收志愿者,也可以試一試。他就曾經做過河南博物院的志愿者,主要擔任講解員。
在擔任講解員過程中,他學到了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克服了一直以來的“演講障礙”,還結交到了不少校外的好友。最重要的是,因為每周都要去“工作”,他更加注重時間規(guī)劃與管理,更加積極向上,還在志愿者團隊收獲了甜美的愛情。
【奮斗在鄭州】
跟上“國際鄭”的節(jié)奏
跑贏朋友圈
新到一個地方,除了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恰當地融入其中外,最好還能了解點兒當地的政策與發(fā)展方向。在這一點兒上,高新區(qū)某重點小學教英語的王莉深有體會。
她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她原本的專業(yè)是歷史學,比較冷門,在大三時有機會選修雙學位課程,就選報了英語專業(yè)。獲得英語學位之后,在一個親戚的建議下參加了招教考試,成了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她說這個親戚當時跟她說因為城市擴建,配套建了不少小學,所以那幾年考上招教的,基本都有編制。雖然王莉的例子不是什么“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的典型,但她卻抓住了城市發(fā)展、學校擴建的紅利,為自己謀得一份穩(wěn)定工作。
不過據王莉說,她還不算最幸運的,她有一個表弟,原本是某交通類職業(yè)院校的,因為地鐵開通需要大量基礎人才,于是一個班級的學生都被招聘到福利待遇都超級好的地鐵系統(tǒng)。
這些“故事”看似沒有什么參考性,但是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了解一些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劃或者政策,對于我們個人發(fā)展百利而無一害。例如鄭州近幾年又多了一個新網名——國際鄭、阿姆斯特鄭,無疑在告訴我們鄭州正在往國際化道路上大步邁進,那么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發(fā)呢?主業(yè)行政、副業(yè)代購的蔓蔓說,雖然兢兢業(yè)業(yè)地打卡上班,但是和小姐妹合作的代購事業(yè)已經讓她實現(xiàn)“包包”自由了。鄭州小伙伴對國際輕奢品的消費水平已然不容小覷;經常參加各種展會的濤哥也建議,學弟學妹們有空可以多逛逛展會,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每年幾百場大型展會,多看多思考多交流學習,總會有收獲。
牛頓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希望你能多備些鎧甲、過得盡興,或許有天回望你也會跟著李志輕輕唱起“關于鄭州……時間改變了很多又什么都沒有,讓我再次擁抱你,鄭州”。
作者:河南商報 楊玲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