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1
“成為校園贏家后
你猜我干了什么”
受訪者:馬康歡
年齡:25歲
職位:南京流聲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康歡,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2016屆畢業生,在校時,馬康歡已是名副其實的馬總。馬康歡評價自己天性不羈愛自由,在2016年初,他成立了一家傳媒公司,正式C位出道。
采訪中,已是職場“老司機”的馬康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我有了第一筆收入后,我抽出一部分錢,買了基金,嘗試了一種新的理財途徑。另外,我有研究股票的愛好,因此,購買了一只觀察挺久的股票,也賺了錢。”
作為一名90后小哥哥,關于理財,馬康歡這樣說:“大學生理財,我建議合理規劃。首先,減少沒有價值的揮霍浪費;其次,可以廣泛涉獵財經知識,對于自己充分了解的產品,可以小試牛刀嘗試,但切不可盲目樂觀投資。”
故事2
“在校園做微商
其實沒那么糟”
受訪者:劉子杰
年齡:23歲
職位:鄭州某公司職員
劉子杰,2017年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在校時,周圍的朋友都愛開玩笑地稱呼他為劉老板。劉子杰有發小在香港,可以提供有保證的品牌鞋子貨源,另外,先付款后發貨的線上銷售不需要投入本錢,也不會占用太多課外時間,于是,大二下學期,他決定在虎撲鞋圈賣鞋子,多是耐克、紀梵希等。
劉子杰總能拿到不易找到的斷碼貨,所以,生意還不錯,一雙鞋子最少能賺40塊錢,最多也賺過2000塊錢。剛開始的謹慎試水讓劉子杰有了點積蓄,于是他大膽嘗試,一次性進貨1萬元,也開辟線下銷售途徑。沒承想,結果卻讓他始料未及,很難賣出去,最后他只好低價處理,損失了幾千塊錢。
“有時候,東西會被海關扣押,遲遲收不到貨,買家就以為我是騙子……”回憶起這段在學校做小生意的經歷,盡管劉子杰有不少心酸過往,但臉上的笑容一直都在。就這樣,劉子杰做電商賺了五萬塊錢,以后的生活費就再也沒向父母要過。
聊起理財的初衷,劉子杰只說了一句話:“我當時已經18歲了,我想證明自己,不想只會伸手向父母要錢。”
提醒
在安全的前提下
不讓你的錢閑著
2018年7月,一篇《借“校園貸”買高檔手機,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的報道刷屏了。
部分大學生在進入全新生活環境后,萌生了整容、購買高檔手機的想法,而在學校食堂、操場、教室甚至宿舍,出現的形形色色的貸款小廣告,似乎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就有人鋌而走險。鄭州某高校的丁超,就通過這種方式借款3000元,一個學期后,丁超發現本金加利息竟然高達30000元,多出來的這個“0”,讓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貸款陷阱。
校園貸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但多數是以負面報道的形式。大學生不論是在進行理財還是消費時,首先要加強防范意識,提防陷阱。可怎樣才能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呢?鄭州某銀行經理說,理財直接和錢相關,不論是否有收益,心態一定要平和。
1.形成理財意識。每天堅持記賬,幫助自己形成初步的理財意識,手機APP的廣泛存在,涉及我們能想到的各個領域,記賬也不例外。
2.儲蓄。儲蓄原則,該花錢的地方不省錢,能省錢的地方堅決不浪費。
3.開源。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大學生可以適度兼職,如家教、銷售,或者可以嘗試電商、線下小生意等。
4.廣泛涉獵財經新聞、財經雜志、網上MOOC等,了解一些門檻低、風險小、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并可初步嘗試。比如一些銀行的手機銀行推出的余額理財板塊,類似余額寶。
總之,不讓你的錢閑著,就是理財。它越忙,你越賺,當然,前提是錢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作者:河南商報 郭爽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