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的強大,根基在民心;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人民的幸福,本源在奮斗。即日起,大河報開設“弘揚民族精神,奮斗成就幸福”專欄,聚焦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精神力量,講述砥礪前行的奮斗故事,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聚能奮發有為的新時代。
29歲的洛陽姑娘薛娟娟本來是一名化妝品公司的白領,月均六七千元的工資,過著令人羨慕的白領生活,她的丈夫張東輝曾經擁有自己的公司。但丈夫創業失敗,他們家背起了數十萬元的債務,曾經的奔馳車也被迫賣掉。在幾乎沒有積蓄的情況下,張東輝選擇在街頭賣炸串這個投入很低的小生意。薛娟娟為了鼓勵處于人生低谷的丈夫,毅然選擇辭職回家同丈夫一起擺攤,他們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巨大改變。
曾經月薪六七千元如今辭職街頭賣炸串
每天下午五點,在洛陽澗西區廣州市場路口,一輛小推車準時出攤,攤位后邊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攤位上擺著穿好的蔬菜、雞排和香腸,下班和放學的人流逐漸圍滿了這輛小車。
一波食客散去后,薛娟娟對記者說:“我從2006年開始做化妝品行業,辭職前每個月工資有六七千元。”當時她做的是文員工作,每天下班后有大把空閑時間,她和閨蜜會先去逛商場然后再一起吃晚飯。“那時看見喜歡的衣服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下,每月買化妝品也能花2000多元。”而現在薛娟娟一套300多元的化妝品要用兩三個月。
雖然已經入秋,但站在油鍋前炸串的丈夫依然是短袖裝扮,汗水混合著油煙,從他的臉頰上流淌下來。“我以前給別人打工時月薪有五六千元,也做過別的生意,有一些積蓄。”張東輝說,一心想干出名堂的他帶著60萬元的積蓄在2017年進入修車行業,不過一年時間,他不僅虧光本錢還欠了30萬元的債務,累計虧損有百萬元。
賣掉奔馳開起小電電
早晨8點,薛娟娟騎著電動車來到西下池的一家菜店,這家店位于城中村,價格比她家附近的低很多。做炸串生意后,薛娟娟對價格斤斤計較,她還用小賬本記錄著每天的菜價和花費。薛娟娟的菜堆滿了小電電的前踏板和后貨架,她騎著車子晃晃悠悠地駛向家里,接下來她要用半天時間穿起晚上所用的炸串。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菜價,都是拿完一稱問總價,現在我腦子里記著一個月的菜價變化。”薛娟娟說,更大的變化是交通工具,以前上下班是開奔馳車,現在變成了開小電電。
上午10點,就在薛娟娟洗菜、切菜、穿串時候,凌晨3點才休息的丈夫起了床,隨后他要獨自完成切肉、腌肉等工作。“以前我很少拿菜刀,剛用菜刀這一個月,虎口都被刀背磨爛了。”薛娟娟向記者揚了揚手,“穿串時稍不留神就會把手指頭扎了!”為了不驚動正在熬制醬料的丈夫,她常常用清水把傷口沖洗一下就繼續工作。
每天吃穿串剩下的邊角料
2012年薛娟娟看中市區的一套房子并交了訂金,而當時丈夫張東輝由于缺少創業資金就偷偷將訂金取了出來,導致現在他們一家三口不得不租住在老舊的小區單元房內。“以前,我們倆中午都是吃外賣,一頓飯少說要好幾十元。”張東輝說。薛娟娟告訴記者,現在他倆午飯只買一元錢的面條,吃的菜都是穿串剩下的邊角料。
張東輝說,他剛開始賣炸串的頭幾天,由于不適應長時間站立,晚上回家后渾身疼得睡不著覺。薛娟娟透露,有天晚上丈夫突然從床上坐起來大哭,嘴里說著“我不能這樣啊”!的確,丈夫張東輝起初并不適應這門街頭小生意。張東輝還說,有一次他多找給了顧客5元錢,導致他“堵心”了一整天,但妻子說他以前根本不會這么計較。
“我每次灰心時,就看看身邊賣雞蛋餅的老夫妻,他們已經堅持了20多年!”這時張東輝會反問自己,“他們能這樣干幾十年,我為啥不能干下去?”看著為了自己創業而辭職的妻子,還有每天都要吃炸串當晚飯的女兒,他便重拾信心。
“生活就像心電圖,有起伏才能證明自己活著。”薛娟娟說,賣炸串雖然辛苦,但也讓他們一家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堅信奮斗能夠成就幸福。”
作者:大河客戶端記者 吉小平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