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汝州市紙坊鎮石橋村,一條條整潔的村道穿村而過,一排排農家小屋錯落有致。視線所及,幾乎看不到垃圾,空氣中也聞不到異味。
石橋村是蔬菜種植大村。兩年前,田邊,農藥瓶子隨處亂扔;村內,生活垃圾肆意亂倒。該村一村民說,石橋村“變身”為三星級文明村,得益于從里到外的“垃圾革命”。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個歷史性難題,但又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平頂山市住建局局長黃建軍說,近年來,平頂山市按照“黨政主導、市場運作、分類治理、保障資金、三級監管”模式,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長效治理,并將此作為平頂山市2018年民生實事之一,初步構建了戶村分類收集、鄉(鎮)轉運、縣(市、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管理機制,讓“垃圾圍村”現象漸行漸遠。
從源頭把控減量分類
在石橋村“垃圾兌換中心”門前,藍、紅、綠、黑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一字排開,上面分別寫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村支書陳萬杰告訴記者,像廢電池、廢農藥瓶這些有毒有害垃圾都能攢著兌積分、換東西。
為從源頭把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平頂山市各縣(市、區)通過宣傳手冊、公益廣告、培訓等手段,向村民科普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引導村民主動分類。
“村莊將農戶分類的垃圾集中后,進行再次分類,然后將可降解垃圾就近堆肥返田,或利用農村沼氣設施處理;對可回收垃圾,每個行政村都建立回收網點,以市場化運作為主導,政府公益支持為補充,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可利用物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則單獨收集,送相關廢物處理中心處理。”平頂山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市場化運作日產日清
今年6月起,舞鋼市將原來由市、鄉、村三級承擔的垃圾治理任務,集中交由專業環衛公司負責。“每天早上八點前,我們保潔員就完成了路面清掃,并由環境監督員負責全天候巡查。各村的垃圾集中存放在村里的環保深埋桶,當天由吊桶壓縮車運送到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舞鋼市龍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薛惠告訴記者,他們還采用智慧管理平臺,通過定位和視頻監控系統,對人、車、設備進行科學調度和智慧管理。
按照村莊人口每500人配1名環衛保潔人員、5至10戶配1個垃圾桶(箱),每村配2至3輛垃圾三輪車,鄉鎮每1萬人配備一輛4噸垃圾清運車,縣里布局垃圾處理廠的標準,平頂山市初步建立了“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市場化運作不僅提高了保潔效果,而且減少了財政負擔。”舞鋼市住建局副局長李海濤說,“原來僅79個人居環境改善示范村的生活垃圾年處理經費就要1300萬元左右,如今1800多萬元就能保證全市191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掃干凈、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
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9月29日,位于寶豐縣張八橋鎮白塔營村的工地上,塔吊林立,車輛穿梭,該縣生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正在施工。“項目建成后,可年處理生活垃圾43.8萬噸,發電1.2億千瓦時,供熱(蒸汽)24萬噸。”項目負責人說。
近年來,平頂山市不斷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排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通過拓展垃圾焚燒發電、供熱、生物制肥等新型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成本,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據了解,目前汝州市已完成1條有機肥生產線改造,并將于明年建成郟縣垃圾智能分揀、資源化處理生產線和魯山、寶豐、葉縣3座垃圾焚燒發電供熱項目,基本實現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全覆蓋。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 張建新 通訊員 張宏怡 王冰珂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