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月12日鄭州市公安局、鄭州市城管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市內各轄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對違法停放機動車治理開展提示告知、拍照取證工作的通告》,10月15日是鄭州城管執法人員搭班交警粘貼違規停車提示單首日。
昨天,河南商報記者跟隨城管執法人員和交警,看到了粘貼違規停車提示單的全過程。
流程 城管執法人員粘貼的是違規停車提示單,是否處罰由交警審核
根據行動要求,10月15日上午,二七區城市綜合執法局長江路執法中隊和交警三大隊民警,準備在長江路與京廣路交叉口附近,對違法停放的車輛粘貼違規停車提示單。
長江路執法中隊中隊長劉帥帥手持的正是二七區城市綜合執法局印制的以“1”號開頭的違規停車提示單。
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一本違規停車提示單有30份,一式三聯,上面需要記錄車輛牌號、車身顏色、車輛類型、號牌顏色、違法停車時間、違法停車地點等信息。
“填寫完違法停車信息后,會將黃色單子貼在車上,隨后按照要求利用警民通隨手拍軟件,現場拍照取證,并將采集的違法信息傳遞給交警,由交警部門審核、認定、處罰。”劉帥帥說。
現場 “1”號、“2”號提示單“夭折”,直到第三張才正式完成
上午10點多,城管執法人員和交警在長江路與京廣路交叉口向西50米的位置,看到了一輛違法停放的江蘇牌照機動車。
一名城管執法人員剛在“1”號違規停車提示單上寫上車牌號,就被另一名城管執法人員制止了。原來,在試驗警民通隨手拍軟件時,城管發現,在選擇車牌號所在區域時,下拉菜單只有“豫A”一個選項。由于無法完整、準確地傳遞違法信息,“1”號違規停車提示單“夭折”。
再往西100米,有一輛違法停放的寶馬車。10月15日,網上有媒體報道稱,二七區城市綜合執法局貼出的首張違規停車提示單正是這輛寶馬車。那么,現場的實際情況如何?
在現場,城管執法人員確實在“2”號違規停車提示單上填好了這輛寶馬車的信息,并將黃色單子粘貼在了駕駛室一側的車窗上,但正當城管對該車拍照取證時,車主聞訊趕來,拿走了車窗上的違規停車提示單,并表示立即開走。在場的交警也告訴城管執法人員停止進一步的拍照取證工作。交警表示,如果在取證過程中,車主趕來并開走車輛,便不再記錄。“2”號違規停車提示單同樣“夭折”。
隨后,城管執法人員和交警在附近的快速公交專用道上,對一輛豫A牌照的違停大眾轎車粘貼了違規停車提示單,并將采集的信息成功傳遞給了交警部門,二七區城市綜合執法局貼出的首張違規停車提示單才告完成。
指導 怎么辨別違停車輛、單子貼在哪兒,交警現場指導
10月15日下午3點30分,金水區城市綜合執法局經八路執法中隊也和交警一大隊民警,對轄區違法停放車輛粘貼違規停車提示單。
在緯一路上,城管執法人員和交警剛要對多輛違法停放車輛進行記錄時,車上的司機見狀都急忙駛離。
在緯一路與經八路交叉口東南角,城管執法人員又發現了一輛疑似違法停放車輛。由于這輛車所停位置緊鄰正規停車位,城管執法人員一時無法確定其算不算違法停車,遂向旁邊的交警求證。交警查看后表示該車確實屬于違法停車,城管執法人員才著手記錄。
但在粘貼違規停車提示單時,城管執法人員先是準備將單子貼在前擋風玻璃上,隨即被交警告知,按照正規操作流程,單子應貼在駕駛室一側的玻璃上。
交警表示,城管執法人員將采集的違法信息通過隨手拍傳遞后,交警必須在電腦端后臺審核,屬于違法停車行為的,確保在24小時內錄入違法信息系統。
初衷 城管執法人員“貼條”,是對交警執法的有效補充
2018年,鄭州開展了最嚴交通秩序整治。“鄭州市城區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以來,為深入推進這項工作的進行,開展了交警和城管聯合執法,這個治理也是交警和城管落實路長制的具體舉措。”鄭州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喬宏雁說,一直以來,鄭州停車治理工作比較繁重,交警隊伍的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單薄,開展這項工作,也是借鑒了發達城市的經驗,城管執法人員“貼條”是對交警執法的一個有效補充,整體的趨勢是讓城管部門參與交通治理。
河南商報記者也在鄭州市城區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治理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出的相關文件中看到,此項工作的開展,一方面破解了目前違法停車治理力量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培訓了城管隊員治理違法停車的知識和技能。
鏈接 城管“貼條”,要遵守這個操作流程
1.填寫并粘貼“違規停車提示單”(加蓋各區、管委會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印章)。
2.使用手機或照相設備記錄車輛的停車事實。
3.參與聯合執法城管隊員利用警民通隨手拍軟件將違法停放機動車照片和文字記錄上傳給對應的聯合執法交警,對應的交警收到信息后要認真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信息導入公安交通管理違法信息處理系統中。
4.其間當事人返回現場的,告知立即駛離,不再記錄。
5.對無號牌、未按規定安裝號牌、遮擋號牌或有其他交通違法嫌疑的機動車和需要拖移的機動車,及時通知對應的交警現場處置。
6.各交警大隊聯合執法交警接到聯合執法城管隊員拍攝的證據信息后,應當及時進行審核確認,屬于違法停車行為的,確保在24小時之內錄入違法信息系統。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吳智星/文 鄧萬里/圖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