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霧霾,鄭州呼吸艱難。
同樣艱難的是鄭州房地產市場,臨近年底,開發商回款壓力大,但市場上充斥的卻是觀望、降價、維權,一片哀鴻、一地雞毛。
好不容易,鄭州這個剛需之城剛想往品質改善方向走兩步,就遭到當頭一棒。
在比價格成為主流的時候,品質就是奢望。
這個時候,誰還能靜下心來做品質?鄭州離居住美好究竟還有多遠?
4年前,在送女兒學音樂的機場貴賓室里,吳曉波敲了一篇短文: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生命是一場浪費,在有能力選擇的時候,應該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上——他支持女兒放棄讀大學,去做歌手。
在鄭州,一場同樣事關美好的活動,剛剛結束。
參與的嘉賓是詩人、移動咖啡館創始人,和特色書店運營人,還有鄭州某社區的許多業主,活動主題是“心歸美好家”。
活動中除了一同分享探討了吳曉波的《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還有穿插了新書簽售、沙龍講座 、文化展覽 、攝影部落,以及觀影空間。這里是一個開放式的精神文化聚集地,除了為大家提供文化交流的平臺以外,主人更希望以文字的力量,讓大家主動探索時代的美好。
這里就是朗悅公園府,一個矢志以“為城市創作更美好的理想人居,展現美好生活”的千畝大盤。

而以上活動展現的“悅讀”僅僅是“心歸美好家”這個主題中的一部分,未來他們要為業主提供的服務平臺還有理家課堂、善物工坊、童真薈、悅健康等。為業主計深遠,構建朗悅“心歸美好家”的五大美好生活體系。
真正的美好生活到底是什么?
這是大家一直迷惑不解的問題。
限行第一天,雙號車的朋友們騎共享單車上班。騎了半個小時,剛到單位樓下,正要發個朋友圈,一輛灑水車拐過來,淋了一身。
灑水和限行都是為了霧霾,出行不便和濕身卻是呼吸美好的代價。
在追求美好居住的路上,鄭州人也付出了很多代價。
八九十年代的美好居住,是比大小。那時商品房剛興起,福利分房仍有市場,誰家房子比別人更大,自然更“美好”。面積一樣、拼樓層,一樓窮、二樓富、三樓四樓住干部……
零零年代的美好居住,是比洋氣。奢華、尊貴、歐式、地中海風席卷樓市,不起個英倫范兒和法國酒莊的名字,就不能彰顯土豪氣質。
最近幾年的美好居住,是比品牌,德國電梯、韓國衛浴、日本抽油煙機。這些所謂的“美好居住”,都是給別人看的,重要的是你住得有沒有面子,居住是不是舒適。房子畢竟是用來住的,居住又是個很私人的事兒,比來比去的那些外在東西,終究不能代替居住的舒適感和真正美好。
好在終于有開發商開始關注美好的理想人居,但這么做并不容易。
喜歡,是一切美好的前提。
只有真心的喜歡了,你才會樂意不斷投入精力、不知疲倦地去追求,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美好。
所以在樓市低迷、開發商們紛紛忙著打折、降價的時候,朗悅公園府卻專注于給老業主做服務,給項目做品質提升。
為了尋找符合朗悅“精工標準”的大堂外立面,研發負責人和營銷負責人不單單在多個專業石材市場探訪尋找,還分別造訪一線城市的多個同類別成熟小區,考察咨詢。

對于一個千畝社區而言,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體現了朗悅對美好追求的執著態度。
最能體現這種執著的,還在建筑本身。
為了提高舒適度,朗悅公園府拋棄了高低配設計,千畝大盤采用全高層。
市面上為什么流行周邊高層+中間洋房、疊墅設計,還不是因為同樣的容積率,同樣的建筑面積,疊墅價值高于洋房,洋房價值高于高層。這種高低配實際上是疊墅、洋房侵占了高層的容積率,綠化、景觀都被他們占了,高層剩下的公共空間基本只剩下道路。這就是為什么高低配社區談不上改善的原因。

全高層設計的朗悅公園府提高了綠地率、拉開了樓間距,給中央景觀和公共活動空間留下了足夠的面積。
這也是美好的代價:整個社區的居住體驗提升了,利潤率降低了。
年輕人選擇美好不容易,開發商選擇美好更難。
綠城房地產董事長李軍在3個月前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勸大家不要買房。
“近兩年的房屋質量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李軍說,形勢逼著開發商進行快周轉、控成本、降標準,房屋質量也越來越差,明后年可能迎來中國房地產行業投訴和維權高峰期。
鄭州也是一樣,降價的背后是降低標準,不可避免帶來大規模維權。
所以行情差的時候,反周期提高品質,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開發商更顯得彌足珍貴。
實際上,朗悅的底氣來自于其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朗悅公園道1?。這是高新區的現象級樓盤,5年來,價格最貴、賣得最好,競爭對手不乏排名前十的品牌……
這源于一個美好的正循環——有品質—有口碑—有銷量—品質提升:
自持20萬方商業旗艦朗悅公園茂,成高新區唯一成熟商業中心;

巨資引進外國語中學七大分校之一的朗悅慧外國語中學,在體系內排名領先;

戶戶送面積,人車三分流設計、挑高大堂、全進口石材鋪裝,連安置房大門都一樣氣派。
5年來,朗悅公園道1?完勝同區域四五十個項目,遙遙領先。

目前,朗悅公園道1?進入第五期,升級版的朗悅公園府已經面世。汲取第一個項目經驗,2.0版的朗悅公園府直奔美好而來。
2010年之后,東京街頭曾經人手一個的LV,一下子不見了蹤影。
二戰結束70年之后,西方主流社會開始拋棄用金錢堆砌的物質攀比,轉而關注自身體驗,把購買“美好的生活”作為消費的主要目的。
這和吳曉波的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不謀而合。
90后已經崛起,主流消費觀正在改變,關于美好生活的內涵也在升級。
比如2.0版的朗悅公園府。

朗悅公園府特意和商業中心、地鐵口,留出了5-8分鐘的步行距離,項目本身也沒有設計大型商業——這是一個純高層和純居住的改善型社區。

因為純高層,所以有空間打造中式經典的“三園五巷十景”:整個社區分為成長教育空間、公共游園空間、秘密居住空間三重。社區內“三橫兩縱”道路取義自“溫良恭儉讓”:和厚巷、易直巷、敬安巷、共德巷,和謙明巷。社區的景觀園林多達十個節點:府門、疊石、荷池、松境、憩臺、景亭、草坪、廊架、竹林、曲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其次,改善居住最重教育,所以在朗悅慧外國語中學的基礎上,建立了系統的“七校全階教育體系”。
最后,除了外在面子,更重居住感受,所以在入戶大廳、挑高大堂的基礎上,確立了整套的“108項精工標準”……
而不變的是戶戶贈送面積:朗悅公園府“每戶送13-22┫面積”,這樣有超高得房率的“絕版”戶型,在鄭州市場上非常罕見。

美好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體系,由內而外,又由表及里,強大的投入和強大的內心缺一不可。
年輕一代已經崛起,美好的觀念也在更新。只有內心堅定而持之以恒,才能持續美好。
這個冬天,希望霧霾早日散盡,希望美好早日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