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三個生態圈層包圍綠城 “十八園”個個在萬畝以上
根據《方案》,鄭州國土綠化將重點實施“一核、兩區、三圈、一帶、十八園、多廊道、多節點”的國土綠化工程建設,打造鄭州大都市生態區。其中“一核”指的是四環以內主城區,以城市園林化為目標,重點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增加綠量,提高品質,加強河道綜合治理,建成路在林中、林在城中、藍綠交織、河湖連通、濕地環繞的生態城區和城區綠色生活圈,讓城市居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
“兩區”是西部淺山丘陵區和東部平原沙區,重點實施山區困難地攻堅造林、礦區生態修復、農田林網改造提升、鄉村綠化美化等造林綠化工程,實現山區森林化、平原林網化、鄉村林果化。“三圈”是以主城區為核心,向外延伸,形成三個生態圈層,即中心城區綠色生活圈、城區外圍生態隔離圈、市域邊界森林組團防護圈。“一帶”是指沿黃生態屏障帶,以鄭州黃河中央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為帶動,打造沿黃生態屏障和濕地公園群。“十八園”是在市域內森林集中區、林場、風景區規劃建設18個萬畝以上的大型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生態休閑區、體驗區,為市民提供休閑旅游、森林康養服務。
“多廊道”是依托鄭州市域的交通道路、河流水渠,實施廊道綠化提升提質工程,重點抓好6條鐵路、12條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加寬加厚、增綠彩化和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現廊道林蔭化、景觀化、網絡化。“多節點”是指對重要出入市口、高速下站口、互通立交環島、道路節點等,高標準設計建設園林景觀,打造節點亮點。
【濕地】鄭州將開建黃河中央濕地公園 東西長100公里、面積20萬畝
濕地是“地球之肺”,黃河濕地是“鄭州之肺”,能起到很好的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的作用。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鄭州將積極開展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工作。到2022年,新建3個省級以上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不低于65%,新增濕地面積3.37萬畝,濕地生態功能明顯增強,每個縣(市、區)至少要建設一處濕地公園或濕地保護區。
這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鄭州黃河中央濕地公園,規劃區東西長度100公里,南北最寬處3.5公里,建設面積約為20萬畝。根據《方案》,鄭州將實施市域內全段黃河濕地生態修復,通過“一重點、多節點”工程建設,構建沿黃生態屏障,著力打造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地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示范區。
在這20萬畝的濕地公園內,鄭州將重點實施滎陽黃河濕地生態體驗區(滎陽市)、鄭東新區黃河濕地恢復工程(鄭東新區)、中牟縣鳥類棲息地保護工程(中牟縣)建設。與此同時,鄭州將積極開展省級濕地公園建設。到2022年,建成新鄭十七里河濕地公園、新密溱水河濕地公園、中牟雁鳴湖萬畝濕地公園、登封潁河-白沙水庫濕地公園。
【公園】二七區建設侯寨森林公園、鳳湖生態休閑區
在市區里生活,出門能見綠;周末到郊區,又能夠逛逛森林公園。根據《方案》,鄭州將持續推進森林公園體系建設。推進鄭州侯寨森林公園、鄭州鳳湖生態休閑區、滎陽塔山森林公園、河南省中牟森林公園建設。
另外,鄭州還將實施鄭州樹木園改造提升工程,新開工建設中原自然博物館、鄭州水磨森林公園、邙嶺森林公園建設,完成鄭州森林公園、鄭州市摩旗山森林公園、新鄭市始祖山(具茨山)森林公園、登封市香山森林公園等建設任務。
其中,鄭州鳳湖生態休閑區位于二七區西南森林組團,規劃總用地面積約75000畝(其中政府租地造林面積約50000畝),打造成為鄭州西南的后花園,逐步建設成為中原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建設示范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和森林旅游示范區。
邙嶺森林公園建設位于滎陽市廣武鎮,規劃總用地面積21000畝。建設成為體現地方特色的文化性公園和兼具休閑、康養、科普多重功能的復合型森林公園。
鄭州侯寨森林公園位于二七區,規劃總用地面積12816畝。該公園是一個具有游樂休閑功能的娛樂性公園,功能齊全的多元化公園,擁有原始風貌的生態性公園,具有休閑、康體、科普多重功能的復合型森林公園。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大河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