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學巨匠,留下皇帝巨著“落霞三部曲”;他是不修邊幅的普通人,敦厚直爽;他是南陽作家群代表,提攜后輩不遺余力;他是高校導師,傳播、延續著河南的文化基因……
二月河先生仙去后,故交深情緬懷的文字,快速在網絡上發酵流傳。《河南商報》特向二月河故交和同事約稿,講述他們關于二月河先生的專屬記憶。
那一卷書稿
他總是不修邊幅,出去玩兒光著腳丫就睡著
(王鋼,省作協原副主席、河南日報社文化周刊部原主任)
我和二月河是近30年的老友,我管他喊二哥,算是他的小妹。剛聽到他過世的消息時,腦子是蒙的,一片空白,沒想到噩耗來得這么快。
在我的印象中,二哥總是不修邊幅。
有一年夏天,我和二哥等朋友一起去開封游玩,在龍亭休息時,二哥靠著柱子,光著腳丫子就睡著了,后來還被同行的攝影師抓拍下來。
這種不修邊幅,也延續到了工作中。
二哥的《雍正皇帝》曾在《河南日報》上連載過一段時間。那時候沒有網絡通信,只能郵寄,刊發前,他會將謄寫好的文稿寄到報社。然而,每一次郵寄都讓我提心吊膽:他不用信封,直接把方格子稿紙一卷,再拿繩子一纏就寄了。我生怕寄丟幾頁,說他,他也不改。后來,我也不再提醒他,包容著他的“任性”。
我曾經寫過關于二月河的人物報道,在報道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文字。時至今日,仍然可以用這段話形容他:
“中原這條二月河,漫卷歷史風云,飽含民族氣韻,在中國文學的版圖上,劃過了一道蜿蜒綿長又雄渾壯觀的曲線。就像一對母子河,二月河與黃河疊映在一起,它的血脈里有黃河的波濤,它的身體里有黃河的泥沙,它的聲音里有黃河的嘯吟——這一切,有書為證。”
那一通電話
他不參加給120萬的企業講座,對青年作家邀序有求必應
(秦俊,一級作家、全國勞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驚聞解放兄辭世的噩耗,心陡然刺疼,不愿相信。我把自己關在書房,看著書架上那一部部他的作品,回憶起和解放兄的交往。
解放兄既是老師,又是朋友,更是兄長,和他說話我毫無顧忌。
前年,河南文藝出版社想在南陽師范學院為我的拙作《春秋五霸》開一個研討會。出版社怕請不動他,讓我自己去請他。解放兄說:“我的眼看東西十分鐘就疼,你那么多東西全看下來是真的受不了。沒看完又怕說不到位。”
我一聽不高興了,跟他耍橫:“反正你看唄,這次支持不支持你自己決定。”我知道他不會不去的。果然,剛到家,他電話就來了:“俊呀,我要看,要參加,還要說幾句。”
對于錢的事,解放兄總是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沒道的白送也不能要”。
國內某知名大藥廠要搞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想請二月河去參加,給他開的條件是:50萬至80萬。他不去。后來說酬金可以提高到120萬。
解放兄說:“俊呀,給再多錢我也不能去。啥健康講座,藥廠是想做軟廣告,凡是做廣告的,給再多錢也不去。”
他不僅對我關心幫助扶持,對南陽所有的作家都是如此,特別是青年作家。常有青年人出書時通過我請他作序,他沒推過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把書看完再作序。
南陽作家群這些年的發展壯大與解放兄的栽培密不可分!
解放兄雖然離開了我們,南陽作家群會記著他、緬懷他、學習他、繼承他的遺志,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那一個簽名
他曾為我誤買的盜版書簽名
(于航,南陽市臥龍區作協副主席)
12月15日,慣常在清晨起來打開手機的人們心頭一驚,“二月河走了……”怎么會如此突然?
我坐在書案旁梳理一下有些因感傷而凌亂的思緒,回憶起與先生交往的點滴。
大約上世紀90年代末,我剛參加工作,在一家商貿公司做企劃,與《南陽晚報》合辦“七日小說接力賽”,請包括二月河老師在內的南陽作家群代表當評委,就此結緣。《雍正王朝》電視劇熱播,一次外地的文友托我買“康雍乾”系列小說請他簽名,由于貪便宜,不小心買了盜版書。當時,他居然沒有生氣,反倒同情我這買不起正版書的小青年。
他簽名時翻著書說:“因為正版書貴,才有盜版書的市場,正版書的價格要降下來呀,不然老百姓讀不起書。”
后來,他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多次呼吁“建議作家免稅,降低圖書成本”,我格外能感受到他那一腔發自內心的熱情。
2012年初,我辭職創業期間,抽空把以前發表的“豆腐塊”結集成一本20萬字的小書,想求二月河先生作序。
當時,先生處于其散文創作的高峰期,加之求作序的作者不在少數,先生應接不暇。他了解到我這個多年不見的文學青年創業干房地產,還堅持寫書,很是驚奇,給了我不少鼓勵。隨后一周內,他認真審閱了部分書稿,寫下序言,仔細修訂后,在文末鄭重地簽上了“二月河”的名字,交給我時還問“中不中”。
先生的離去,對于文壇來講少了一位大師,而對于與之朝夕相處的南陽人來講,卻是少了一種令家鄉驕傲與踏實的情緣。這個曾經溫暖啟迪無數后人的文學前輩和文化大師,他手提菜籃步履蹣跚的身影,何曾在南陽的街巷里隱去?
那一位師長
悼二月河院長:霞落三部曲,冰開二月河
(王保國,鄭州大學教授,曾作《鄭大賦》)
凌老師自2011年始在文學院擔任院長。上任伊始,很多人以為凌老師任院長只是名譽性的,其實不然,他是實質性的院長,只不過他錙銖未取,全額獎掖我院進取師生,以此高風亮節,鼓勵鄭大勤勉后學。嗚呼哀哉!
先生身體力行,為我院學生教育及學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新學期的第一堂課與畢業前的最后一課,先生必親力親為,諄諄教導。先生以落霞系列寫盡康乾盛世,“三個天下”寄語我院后學。鼓舞學生能夠以文為帆,長歌遠航。先生亦為我院博導,言傳身教,為弘揚傳統文化培育英才,臨終之際依舊關切所帶學生未來的發展。
不僅如此,先生更為我院學科發展建言獻策、描繪藍圖,謀劃布局、精心指導。先生就是這樣,以實際行動推動我校“雙一流”建設,助力中原文化之崛起。正可謂一代文宗,筆底風雷激后世;千秋山長,藜邊桃李稟靈暉。嗚呼哀哉!
霞落三部曲,冰開二月河。先生之為人者,率性樸實,豪爽大氣;先生之為師者,傳道授業,誨人不倦;先生之為文者,廟堂江湖,皆為家國。嗚呼!先生以不惑之年提筆寫春秋,五百萬言蕩氣回腸書天下;憑一腔孤勇談笑走人生,三部王朝悲愴沉淪現歷史。嗚呼!伏牛蒼蒼,白河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鄭超/整理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二月河先生仙去后,故交深情緬懷的文字,快速在網絡上發酵流傳。《河南商報》特向二月河故交和同事約稿,講述他們關于二月河先生的專屬記憶。
那一卷書稿
他總是不修邊幅,出去玩兒光著腳丫就睡著
(王鋼,省作協原副主席、河南日報社文化周刊部原主任)
我和二月河是近30年的老友,我管他喊二哥,算是他的小妹。剛聽到他過世的消息時,腦子是蒙的,一片空白,沒想到噩耗來得這么快。
在我的印象中,二哥總是不修邊幅。
有一年夏天,我和二哥等朋友一起去開封游玩,在龍亭休息時,二哥靠著柱子,光著腳丫子就睡著了,后來還被同行的攝影師抓拍下來。
這種不修邊幅,也延續到了工作中。
二哥的《雍正皇帝》曾在《河南日報》上連載過一段時間。那時候沒有網絡通信,只能郵寄,刊發前,他會將謄寫好的文稿寄到報社。然而,每一次郵寄都讓我提心吊膽:他不用信封,直接把方格子稿紙一卷,再拿繩子一纏就寄了。我生怕寄丟幾頁,說他,他也不改。后來,我也不再提醒他,包容著他的“任性”。
我曾經寫過關于二月河的人物報道,在報道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文字。時至今日,仍然可以用這段話形容他:
“中原這條二月河,漫卷歷史風云,飽含民族氣韻,在中國文學的版圖上,劃過了一道蜿蜒綿長又雄渾壯觀的曲線。就像一對母子河,二月河與黃河疊映在一起,它的血脈里有黃河的波濤,它的身體里有黃河的泥沙,它的聲音里有黃河的嘯吟——這一切,有書為證。”
那一通電話
他不參加給120萬的企業講座,對青年作家邀序有求必應
(秦俊,一級作家、全國勞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驚聞解放兄辭世的噩耗,心陡然刺疼,不愿相信。我把自己關在書房,看著書架上那一部部他的作品,回憶起和解放兄的交往。
解放兄既是老師,又是朋友,更是兄長,和他說話我毫無顧忌。
前年,河南文藝出版社想在南陽師范學院為我的拙作《春秋五霸》開一個研討會。出版社怕請不動他,讓我自己去請他。解放兄說:“我的眼看東西十分鐘就疼,你那么多東西全看下來是真的受不了。沒看完又怕說不到位。”
我一聽不高興了,跟他耍橫:“反正你看唄,這次支持不支持你自己決定。”我知道他不會不去的。果然,剛到家,他電話就來了:“俊呀,我要看,要參加,還要說幾句。”
對于錢的事,解放兄總是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沒道的白送也不能要”。
國內某知名大藥廠要搞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想請二月河去參加,給他開的條件是:50萬至80萬。他不去。后來說酬金可以提高到120萬。
解放兄說:“俊呀,給再多錢我也不能去。啥健康講座,藥廠是想做軟廣告,凡是做廣告的,給再多錢也不去。”
他不僅對我關心幫助扶持,對南陽所有的作家都是如此,特別是青年作家。常有青年人出書時通過我請他作序,他沒推過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把書看完再作序。
南陽作家群這些年的發展壯大與解放兄的栽培密不可分!
解放兄雖然離開了我們,南陽作家群會記著他、緬懷他、學習他、繼承他的遺志,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那一個簽名
他曾為我誤買的盜版書簽名
(于航,南陽市臥龍區作協副主席)
12月15日,慣常在清晨起來打開手機的人們心頭一驚,“二月河走了……”怎么會如此突然?
我坐在書案旁梳理一下有些因感傷而凌亂的思緒,回憶起與先生交往的點滴。
大約上世紀90年代末,我剛參加工作,在一家商貿公司做企劃,與《南陽晚報》合辦“七日小說接力賽”,請包括二月河老師在內的南陽作家群代表當評委,就此結緣。《雍正王朝》電視劇熱播,一次外地的文友托我買“康雍乾”系列小說請他簽名,由于貪便宜,不小心買了盜版書。當時,他居然沒有生氣,反倒同情我這買不起正版書的小青年。
他簽名時翻著書說:“因為正版書貴,才有盜版書的市場,正版書的價格要降下來呀,不然老百姓讀不起書。”
后來,他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多次呼吁“建議作家免稅,降低圖書成本”,我格外能感受到他那一腔發自內心的熱情。
2012年初,我辭職創業期間,抽空把以前發表的“豆腐塊”結集成一本20萬字的小書,想求二月河先生作序。
當時,先生處于其散文創作的高峰期,加之求作序的作者不在少數,先生應接不暇。他了解到我這個多年不見的文學青年創業干房地產,還堅持寫書,很是驚奇,給了我不少鼓勵。隨后一周內,他認真審閱了部分書稿,寫下序言,仔細修訂后,在文末鄭重地簽上了“二月河”的名字,交給我時還問“中不中”。
先生的離去,對于文壇來講少了一位大師,而對于與之朝夕相處的南陽人來講,卻是少了一種令家鄉驕傲與踏實的情緣。這個曾經溫暖啟迪無數后人的文學前輩和文化大師,他手提菜籃步履蹣跚的身影,何曾在南陽的街巷里隱去?
那一位師長
悼二月河院長:霞落三部曲,冰開二月河
(王保國,鄭州大學教授,曾作《鄭大賦》)
凌老師自2011年始在文學院擔任院長。上任伊始,很多人以為凌老師任院長只是名譽性的,其實不然,他是實質性的院長,只不過他錙銖未取,全額獎掖我院進取師生,以此高風亮節,鼓勵鄭大勤勉后學。嗚呼哀哉!
先生身體力行,為我院學生教育及學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新學期的第一堂課與畢業前的最后一課,先生必親力親為,諄諄教導。先生以落霞系列寫盡康乾盛世,“三個天下”寄語我院后學。鼓舞學生能夠以文為帆,長歌遠航。先生亦為我院博導,言傳身教,為弘揚傳統文化培育英才,臨終之際依舊關切所帶學生未來的發展。
不僅如此,先生更為我院學科發展建言獻策、描繪藍圖,謀劃布局、精心指導。先生就是這樣,以實際行動推動我校“雙一流”建設,助力中原文化之崛起。正可謂一代文宗,筆底風雷激后世;千秋山長,藜邊桃李稟靈暉。嗚呼哀哉!
霞落三部曲,冰開二月河。先生之為人者,率性樸實,豪爽大氣;先生之為師者,傳道授業,誨人不倦;先生之為文者,廟堂江湖,皆為家國。嗚呼!先生以不惑之年提筆寫春秋,五百萬言蕩氣回腸書天下;憑一腔孤勇談笑走人生,三部王朝悲愴沉淪現歷史。嗚呼!伏牛蒼蒼,白河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斯人已去百萬語,
化作慟天嗚咽啼。
人間路漫多荊棘,
此去青帝贈鐵衣。
待到桃李花開時,
鬯酒醴泉報君喜。
伏惟尚饗!
化作慟天嗚咽啼。
人間路漫多荊棘,
此去青帝贈鐵衣。
待到桃李花開時,
鬯酒醴泉報君喜。
伏惟尚饗!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鄭超/整理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