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深入一線宣傳青年人才購房政策
吸引青年人才落戶安家,鄭州正暗暗發力。截至目前,鄭州市“智匯鄭州”青年人才購房政策擬發放的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就已超過2000萬元,以此引來碩士300余人、博士30余人。
梳理具體數據,鄭州市招才引智工作進展如何?展望2019,上述政策又會怎樣深化宣傳執行,做好便民服務?
數據
購房補貼擬發放金額累計超2000萬元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房地產市場和產權交易管理中心(下文簡稱“鄭州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獲悉,2018年該中心共受理鄭州市內五區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下文簡稱“購房補貼”)370件(18個本科、321個碩士、31個博士),擬補貼金額1951萬元,受理非鄭州戶籍人才購房9434件。
而進入2019年,截至1月7日,該中心累計新受理鄭州市內五區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15件(12個碩士、3個博士),擬補貼金額90萬元。
由此計算,截至目前,僅鄭州市內五區,上述購房補貼擬發放金額累計已超過2000萬元。
提問
申領購房補貼者中,為何碩士生近九成,本科生只占零頭?
從補貼申報者學歷層次來看,碩士學歷申領者占比接近九成,而本科生基數龐大,為何申請者只是碩士生的零頭,甚至比博士生還要低得多?
“不少本科畢業生參加工作時年紀較小,購房需求并不緊迫。”鄭州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網簽服務監管科科長袁贏強解釋,相比之下,碩士生、博士生在校期間社會實踐機會多,畢業后社會閱歷和資金實力相對充足,購房者較多。
此外,根據相關規定,鄭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政策的適用對象為“新引進落戶、我市戶籍未遷出戶口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我市首次購買住房”。
其中對于本科學歷申請者的要求是“‘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由此提升了人才層次,也大大縮小了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基數。
為何人才購房數量增長趨于穩定,購房補貼申領激增?
在鄭州市內五區,2018年非鄭州戶籍人才購房數量分別為一季度804件、二季度2234件、三季度3447件、四季度2949件;而鄭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受理數量分別為一季度10件、二季度50件、三季度119件、四季度191件。
從各季度數據來看,前者增長數量趨于穩定;而后者增速很快,呈現跳躍式增長。
袁贏強分析,青年人才購房政策發布后,鄭州市房管局、鄭州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積極與新聞媒體對接,大力宣傳、全面覆蓋;在商品房買賣過程中,售樓部置業顧問和二手房中介也積極普及政策、介紹辦理流程。但是對于購房補貼申請,因涉及的人才層次高、人數少,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宣傳推介。
14次宣講活動,什么樣的群體最為關注?
“2018年鄭州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一共組織了14次宣講活動,深入鄭州青年人才集中的各大高校、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市場等地,面對面答疑解惑。”袁贏強說,根據統計,2018年全年累計服務青年人才集中的企事業單位100多家,發放宣傳頁一萬余份。
“科技企業、設計單位高學歷人才扎堆,他們經濟實力強、購房需求旺盛,對人才政策問得多、問得細。”鄭州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存量房轉讓管理科科長王征回憶,相對來說,高等院校里的準畢業生可能面臨擇業、就業諸多事項,初涉社會的他們買房需求并不迫切,“而一旦畢業,他們可能就各奔東西,很難再找到集中宣傳的契機,所以,入高校宣講也尤為必要。”
趨勢
增加政策宣講力度,將便民服務送到基層
在新的一年,青年人才購房政策宣傳服務工作該怎么干?這項政策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人才購房政策的宣講活動會繼續舉行,除了既有的高等院校、科技企業、設計單位加大覆蓋力度之外,要與醫療機構加強對接和聯系,做好政策宣講服務。”袁贏強說。
袁贏強介紹,在做好青年人才購房政策宣講的同時,鄭州市產權交易管理中心也一直積極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在去社區做商品房面簽時,中心各個黨支部黨員也會趕來服務群眾、講解政策,緩解群眾等待過程中的焦慮,優化辦事體驗。
王征表示,對于青年人才購房補貼的受理和發放工作,已在服務大廳內設立專窗實行一次性受理,實現鄭州市人才相關工作“專門窗口,限時辦結,只跑一趟”的要求。
聲音
購房政策惠及青年人才,但期望帶來樓市繁榮不現實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據鄭州市房管局發布的鄭州市房地產數據分析顯示,僅2018年1~10月,鄭州全市商品住宅累計銷售232464套,而2018年全年受理的鄭州市內五區的非鄭州戶籍人才購房數量尚不過萬,在鄭州市總售房數量中占比很小。由此可見,“政策招才引智的目的十分明顯,但期望以此大幅增加買房者人數甚至帶來樓市繁榮,不現實。”
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上官同君說,“智匯鄭州”青年人才購房政策是鄭州市招才引智的具體舉措,政策看得見、摸得著;2019年“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不變,“智匯鄭州”青年人才購房政策符合“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精準調控。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高瞻展 王訪賢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