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營經濟的發展面對著“追趕”與“轉型”的雙重壓力,一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民營經濟發展的短板明顯,仍需追趕;另一方面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民營經濟結構不優,急需轉型。為此,需要在營商環境、融資平臺、創新機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動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與提質發展。
打造民營經濟一流營商環境
打造河南民營經濟一流營商環境,需要把政府效能、市場開放、產業配套能力等作為第一考量,加大改革力度。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加快制定河南省營商環境政策框架體系與評價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跟蹤、評估并公布結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一網通辦”的前提下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推進政務信息大平臺建設,遵循“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原則,打破信息孤島。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建設全覆蓋、全天候企業服務平臺。
營造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金注入、投資補貼等方式參與電力、交通、市政等領域建設,重點解決民營企業準入門檻高、互為前置審批等問題。
完善民營經濟發展配套政策。加快制定促進河南民營經濟發展的“1+N”系列文件,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綜合考核辦法、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民營企業維權投訴處理辦法等政策體系。加大力度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啟動河南民營經濟立法進程,嚴厲打擊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壯大民營經濟發展規模
針對河南民營企業個頭小、鏈條短、集群化程度低等問題,應在遵循企業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計促進河南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開展企業梯次培育。按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原則,通過稅費無負擔過渡、權證無成本變更、轉后跟蹤服務等政策支持,鼓勵個體工商戶轉為小微企業;通過同級財政資金給予獎勵,鼓勵小微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成規范化公司制改革;建立河南股改上市重點民營企業庫,通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產權確認、前期費用補助、上市輔導等特殊政策,培育上市企業。
制定分行業升級方案。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對河南主營業務超千億元的24個傳統產業分行業評估,按照“一個行業一個方案一個責任機制”的要求,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建立特色產業園區。依托當地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完善關聯配套,加快建設民營經濟特色產業園區。并通過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引導項目對口入園、推動產業分工協作、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等,打造一批體現特色、配套完善、成長性好的特色產業集群。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全省民營企業發展的普遍難題,為此要多措并舉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破解發展瓶頸。
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融資平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擔保融資的能力不足、信用不高,應加快對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搭建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支持征信服務機構整合信用信息,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評價與發布制度,同時不定期將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向金融機構推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用貸款產品。
創新中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中小微民營企業是河南民營企業的主體,其融資難的問題更為突出。當前河南應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特點,鼓勵相關職能部門與商業銀行聯合開發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優惠定向貸款產品。實施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推廣創業貸、投貸聯動等新型融資方式,允許使用商標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質押貸款,解決中小微企業抵押資產不足的問題。
大力發展和引進民營金融機構。民營金融機構是金融豫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河南應借助當前發展的政策機遇,積極、規范地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依法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有序地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引進民營商業保理機構,提升對本省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
建立民營企業創新驅動體系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針對河南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應加快實施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倍增行動,積極推動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
完善民營企業創新投入激勵機制。完善的創新投入政策體系有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當前既要落實普惠性的研發補助政策,對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的實際研發投入給予補助。同時也要突出支持重點,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加強民營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引導有能力的民營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認定的企業給予配套獎補,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加強民營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設研發中心,暫時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實現科技成果和人力資源共享。鼓勵民營經濟產業集聚區建立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整合上下游創新資源,實現行業內以及跨行業間的合作和聯系,促進產業的集中、集聚與集約。
鼓勵民營企業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河南民營企業多數生產方式粗放,缺乏精細化管理,不注重商業模式創新,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借助信息技術與網絡平臺,改革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高民營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引導民營企業將基礎設施、平臺系統、設備產品向云端遷移,降低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成本,提高企業的信息化運用水平。(作者單位:省委黨校)
作者:趙早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河南日報

打造民營經濟一流營商環境
打造河南民營經濟一流營商環境,需要把政府效能、市場開放、產業配套能力等作為第一考量,加大改革力度。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加快制定河南省營商環境政策框架體系與評價指標體系,引入第三方機構跟蹤、評估并公布結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一網通辦”的前提下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推進政務信息大平臺建設,遵循“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原則,打破信息孤島。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建設全覆蓋、全天候企業服務平臺。
營造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金注入、投資補貼等方式參與電力、交通、市政等領域建設,重點解決民營企業準入門檻高、互為前置審批等問題。
完善民營經濟發展配套政策。加快制定促進河南民營經濟發展的“1+N”系列文件,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綜合考核辦法、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民營企業維權投訴處理辦法等政策體系。加大力度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啟動河南民營經濟立法進程,嚴厲打擊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壯大民營經濟發展規模
針對河南民營企業個頭小、鏈條短、集群化程度低等問題,應在遵循企業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計促進河南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開展企業梯次培育。按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的原則,通過稅費無負擔過渡、權證無成本變更、轉后跟蹤服務等政策支持,鼓勵個體工商戶轉為小微企業;通過同級財政資金給予獎勵,鼓勵小微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成規范化公司制改革;建立河南股改上市重點民營企業庫,通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產權確認、前期費用補助、上市輔導等特殊政策,培育上市企業。
制定分行業升級方案。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對河南主營業務超千億元的24個傳統產業分行業評估,按照“一個行業一個方案一個責任機制”的要求,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建立特色產業園區。依托當地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完善關聯配套,加快建設民營經濟特色產業園區。并通過提高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引導項目對口入園、推動產業分工協作、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等,打造一批體現特色、配套完善、成長性好的特色產業集群。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全省民營企業發展的普遍難題,為此要多措并舉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破解發展瓶頸。
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融資平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擔保融資的能力不足、信用不高,應加快對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搭建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臺。支持征信服務機構整合信用信息,建立民營企業信用評價與發布制度,同時不定期將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向金融機構推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用貸款產品。
創新中小微民營企業金融服務。中小微民營企業是河南民營企業的主體,其融資難的問題更為突出。當前河南應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特點,鼓勵相關職能部門與商業銀行聯合開發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優惠定向貸款產品。實施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推廣創業貸、投貸聯動等新型融資方式,允許使用商標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質押貸款,解決中小微企業抵押資產不足的問題。
大力發展和引進民營金融機構。民營金融機構是金融豫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河南應借助當前發展的政策機遇,積極、規范地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依法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有序地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引進民營商業保理機構,提升對本省民營企業的服務水平。
建立民營企業創新驅動體系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針對河南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應加快實施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倍增行動,積極推動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
完善民營企業創新投入激勵機制。完善的創新投入政策體系有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當前既要落實普惠性的研發補助政策,對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的實際研發投入給予補助。同時也要突出支持重點,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加強民營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引導有能力的民營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認定的企業給予配套獎補,力爭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加強民營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設研發中心,暫時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實現科技成果和人力資源共享。鼓勵民營經濟產業集聚區建立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整合上下游創新資源,實現行業內以及跨行業間的合作和聯系,促進產業的集中、集聚與集約。
鼓勵民營企業管理與商業模式創新。河南民營企業多數生產方式粗放,缺乏精細化管理,不注重商業模式創新,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借助信息技術與網絡平臺,改革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高民營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引導民營企業將基礎設施、平臺系統、設備產品向云端遷移,降低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成本,提高企業的信息化運用水平。(作者單位:省委黨校)
作者:趙早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