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豫發集團、錦榮公益社攜手河南商報,并聯合18地市駐村第一書記發起暖冬扶貧扶志公益活動。尋找雖身處逆境但卻積極向上的少年兒童和家庭,匯集社會愛心,進行幫扶。
位于開封市東北方向的米寨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但有著黃河水灌溉優勢,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廣闊。一年前,來自河南化工技師學院的楊恩學來到開封祥符區杜良鄉米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幫助當地村民脫貧。期間,他們因地制宜擴大了魚藕混養規模,讓貧困戶入股分紅。一年后,種植的蓮藕豐收了,但較差的市場行情,讓蓮藕銷售難住了這里的人們。
為了幫村民銷售,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恩學做起了蓮藕代言人。他說,目前豐收的蓮藕賣出去的還不多,亟待銷售的優質蓮藕還有十多萬斤。

如果有愛心單位、公司及市民朋友有需求,歡迎聯系,和他一起幫幫貧困戶。
省級貧困村,村民家門口挖蓮藕掙錢
1月16日下午,離家千米左右的蓮藕種植基地,米寨村的村民張樹云正在挖蓮藕。
56歲的張樹云介紹說,家中有8口人,有兒有孫,她平時在家帶孩子,一有空就來挖蓮藕。一斤能拿五毛錢的工錢。
“有人賣,俺就挖。”張樹云表示,現在干活不如以前,一天能挖個200多斤的蓮藕,但她表示挖這講究技巧,“不會挖的,可別亂挖,不然都把藕挖斷了。”
米寨村村黨支部書記孫繼濤介紹,米寨村全村轄9個村民組,耕地面積3300畝,人均1.68畝。他稱,米寨村基礎設施非常落后,進村道路只有一條,沒有工廠,自從扶貧政策開始后,村里的道路修了很多。
村里種植水稻、小麥為主。由于種植結構單一,村民收入來源較少,米寨屬于省級貧困村,全村44戶貧困戶120人。在駐村第一書記楊恩學看來,村里的貧困人口,“有一部分人因為一些情況陷入貧困,比如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學致貧,還有一些沒有勞動力的人。”
第一書記幫扶,確保村民有持續性收入
“來之前出行比較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一下雨就沒法出門。”楊恩學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18年11月份,他從河南化工技師學院來米寨村駐村,他研究后覺得,部分村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的。

為了幫村民脫貧,楊恩學和他的同事幫助村民修基礎水利設施,“水通暢了,田地就保收了。”為解決米寨農田用水問題,2018年5月份,楊恩學所在單位出資4.83萬元,修繕了兩個導洪渠,擴挖了三條排水河渠,保障了農田水利設施通暢。
此外,他們還專門組織了技能幫扶,幫助村民學習電焊,“沒有技術,就沒有優勢。”
村民凌愛軍是技能幫扶中典型的代表,凌愛軍,本來在一個勞務輸出公司工作,但是工作很不穩定,工資也低,工資一般是由勞務公司代放,“有活了,你就去干,沒活了就沒法干,很不穩定,收入也沒法得到保證。”
駐村第一書記楊恩學單位的同事得知后,與該公司聯系溝通,直接跳過勞務公司,待遇提升了兩三千,而且還比較穩定,“工作時間有保證,一年四季都有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黨員對戶幫扶,“單位有27名黨員,進行幫扶,27名黨員幫扶了38戶貧困戶。”
在楊恩學和同事的努力下,部分村民的收入逐漸增加。
開展魚藕混養,讓貧困戶入股分紅
在幫扶中,其中一項項目最為特殊。
“國家投錢,讓貧困戶入股。”楊恩學表示,通過開展“魚藕混養”,使貧困戶真正得到了實惠。
孫繼濤介紹說,村里水也多,坑也多,就利用起來了。根據村里的情況,他們因地制宜,將村里的資源綜合利用起來,打造蓮藕種植。“最初的時候不多,也就20多畝的的范圍。”
經過一系列種植和管理后,蓮藕最后的收入會給入股的貧困戶分紅。孫繼濤介紹說,每畝地的蓮藕的產量大概在3000余斤,挖一斤可以得到五毛的工錢。“賣出之后屬于集體,統一時間分紅。”
楊恩學表示,通過運用“到戶增收”的項目款40萬元,重新擴大了蓮藕種植的規模,另外楊恩學所在單位每年都購買該村的蓮藕,由于是幫扶項目,價格相對高一點,“買了一萬多元的蓮藕。”
據了解,該項目從最初的20多畝地發展到現在的50余畝地,屬于集體所有。
通過一系列的幫扶,2018年王東生、高礦玉、魏玉梅、孫繼峰、凌祖娃、郭士琴等家庭都達到了“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遠遠超出2018年國家扶貧標準3400元,成功脫貧。目前,該村已脫貧34戶99人。

市場滯銷,第一書記代言賣蓮藕
蓮藕種植,本來是很好的扶貧項目,但如今收成不錯的蓮藕卻出現了滯銷,這讓米寨村的村民犯了難。
“當時種的時候,規模沒這么大。”孫繼濤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按照以前的規矩,畝產也就兩千多斤,同時銷售都很零散、不固定。
除了畝產少,還有很多成本需要考慮,孫繼濤介紹說,蓮藕種一次,來年還會發芽,但是效果會逐年下降,到一定時間還要重新種植。而對于收獲,他則表示更多的是靠人工挖。

孫繼濤表示,今年蓮藕長勢不錯,但是卻出現了滯銷,收入成了負數,他給河南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蓮藕每斤的對外批發價格是1.3元,但是每畝地還要除去地租800元,加上此前的化肥和人工費,一畝地也的需要1500元的成本,相對于每畝地3000斤的產量,這有點不劃算。
“小商小販遠遠不能滿足銷售需要,希望大家多關注我們米寨村,有需求可以聯系我們。”孫繼濤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楊恩學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蓮藕滯銷的還有一半左右,他想為村里滯銷的蓮藕代言,希望能幫忙銷售。
讓我們和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幫幫這些貧困戶
今年,豫發集團、錦榮公益社攜手河南商報,并聯合18地市駐村第一書記發起暖冬扶貧扶志公益活動。尋找雖身處逆境但卻積極向上的少年兒童和家庭,匯集社會愛心,進行幫扶。如果政府的幫扶是扶貧的骨干,那么愛心的匯聚就是扶貧的血肉。

如果您也想幫助這個村的貧困戶,可聯系河南商報記者彎文奎(電話/微信13733164202),或撥打錦榮公益熱線0371-55023918。讓我們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冬天。(實習編輯 熊子文 首席編輯 徐馳)
河南商報記者彎文奎 實習生 巴文媚/文 趙墨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