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白邱村村貌對比,上圖拍攝于2017年夏天,下圖拍攝于2018年春天
濮陽縣郎中鄉馬白邱村,過去是個封閉落后的村子,從2012年起,在省交通運輸廳的結對幫扶下,2016年底馬白邱村脫貧,目前正處于脫貧鞏固階段。
羅斌杰是省交通運輸廳駐馬白邱村的第二任第一書記,作為繼任者,他有什么新打算?河南商報記者和羅斌杰有了以下的對話。
河南商報記者:你的前任干得很好,接任第一書記挺有壓力的吧?剛到這兒也焦慮過嗎?
羅斌杰:我2017年11月份來這兒任第一書記,前一任書記干得非常不錯,我怎么干?頭一兩個月確實沒思路,人很焦慮,怕給扶貧隊伍拖后腿,也怕給省交通運輸廳抹黑。后來,我很快走出了焦慮狀態,因為急是沒有用的,我能做的是與村兩委、村民們深入溝通,找解決問題的法子。
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村子后,你的駐村工作是怎么謀劃的?有哪些思考?
羅斌杰:與鄉親們深入交流后,就會發現,他們很多人是有志向的。但在農村,資源有限,眼界自然也受限。
去年,我們首先從村兩委著手,為了開闊村兩委成員視野,提高村兩委帶領村民致富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我們一共出去參觀學習了5次、看了11個點,行程2300公里。今年我們要重點落地的艾草種植、制香廠、挖掘機駕駛員培訓學校這三個項目,正是去外地參觀學習后打開的思路。
我認為,第一書記要做的,還是要多交流、多引導,多帶他們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們自個兒能從心里面長出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目標。
河南商報記者:2019年,有哪些新打算?
羅斌杰:現在,我們的目標是把鄉親們的年純收入從3000元往5000元、10000元上面提升。
農業項目上引進的是艾草種植,我們算過,一年能給村集體經濟增加三四十萬元的收入。另外,還有挖掘機駕駛員培訓學校和制香廠兩個項目。
其中,挖掘機培訓學校是現任村主任自己籌錢建的,村民想去學只需要交些押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比送錢、送物更有效,讓村民學好了手藝就有了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了。
我們打聽過,在鄉鎮開挖掘機,一個月能收入5000元~8000元。如果出去干,一年能有15萬元收入,這樣兩年就能回來蓋樓了。
都說脫貧的根子在精神上,我們扶貧工作者就是引導他們,只要鄉親們有了目標方向,在精神上脫了貧,動力會非常強。通過他們勤勞的雙手,駐村干部們再配合著做一些產業的落地,是能夠真正地實現穩定脫貧的。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陳詩昂/文 馬白邱村供圖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