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名為《中國專家組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成因》的文章引起了不少討論。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文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

一提到空氣污染,很多人首先想到要么是氣象條件不利,要么是幾大類污染元素整治還不夠徹底,針對我省來說,從秋冬季以來的污染狀況看,它們具體是如何對我省空氣質量產生影響的?在3月13日召開的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上,上述問題有了更明確的答案。

圖說:3月13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
秋冬季以來 我省已經歷13輪重污染天氣過程 每次重污染 我省受影響最大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同比變差、壓力巨大。其中,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10日,我省PM2.5平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5%,全省18個省轄市均同比均不降反升,其中有8個城市上升幅度超過20%;今年以來截止到3月10日,我省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53微克/立方米、1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1%、21.9%,污染反彈嚴重。
更引人關注的是,秋冬季以來我省已經歷了13輪重污染天氣過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比例為17.4%,同比增加6.2個百分點,最長的一次污染過程長達12天(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且每次重污染,我省均為周邊省份污染最重,持續時間最長,涉及城市最多。
分析 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嚴重 污染基數大 導致秋冬季以來我省污染物濃度值最高
對于秋冬季以來的空氣質量狀況,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分析稱,由于惡劣的氣象氣候因素,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地區污染物濃度大面積同比不降反升,環境空氣質量嚴重惡化。我省通過污染管控、積極有效地應對重污染過程,使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在京津冀地區均達到正排第3的水平。但由于我省污染基數大,污染物本底濃度高,地理位置特殊,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嚴重,導致我省污染物濃度值最高,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艱巨、壓力巨大,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具體來說,我省位于太行山、伏牛山脈以東,大別山以北,地理環境西高東低,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冷空氣活動較弱,高濕逆溫現象頻發,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據專家測算,秋冬季以來我省氣象氣候因素比去年同期惡化30%左右,導致我省污染程度最為嚴重,大大拉高我省PM2.5濃度值,大幅減少了優良天數,嚴重影響了我省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
另一方面,我省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我省結構性污染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的“兩高一資”項目偏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管控還不夠到位,導致PM10濃度居高不下;機動車保有量大,地處中原,過境車輛尤其是大型柴油貨車多,汽車尾氣污染問題突出;“散亂污”企業仍未根治,一些地方環境監管還存在不到位的問題等。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文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