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服裝、鞋類位居“投訴榜”榜首
大河報記者梳理報告發現,在商品大類投訴中,投訴量居前十位的分別為服裝、鞋類產品、通訊類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廚房電器類產品、裝修建材、摩托車助力車及零部件、空氣調節產品、首飾、家具。
其中服裝、鞋類占商品類投訴前兩名,投訴的主要問題集中于個別經營者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售后服務意識薄弱、服裝面料沒有規范醒目的洗滌說明,造成洗后串色、縮水、褪色等問題。
在服務明細投訴中,投訴量居前十位的為移動電話服務、健身服務、美容美發服務、攝影及照片沖洗加工服務、網絡接入服務、公用事業服務、餐飲服務、住宿服務、社會服務、洗滌染色服務。
其中移動電話服務投訴量達733件,位居第一。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運營商套餐資費不明確,服務設置繁雜、不易理解,甚至有運營商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更改套餐;二是合約機服務管理不規范,部分營業廳銷售合約機時未盡到提醒義務,合約機預裝軟件過多等;三是消費者個人信息遭泄露,導致垃圾短信過多,甚至威脅到消費者財產安全。
丨預付卡仍然是投訴熱點
和往年一樣,預付卡消費繼續成為全行業投訴熱點。
由于發卡商家誠信缺失,許多消費者手上的預付卡一度變成了“糟心卡”,引發了大量的消費糾紛。
目前,預付卡消費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經營者誠信缺失,部分經營者利用其變相融資、集資、詐騙甚至跑路;二是在服務過程中,服務與宣傳不符,服務縮水;三是經營者利用不合理格式條款限制預付卡使用期限,甚至排除消費者退卡權利;四是更換經營者,新經營者單方宣告預付卡作廢,余款不返還,而消費者又找不到原來的經營者。
省消協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此類消費形式時,首先要弄清自己是否真的長期需要此類服務,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量來購買預付費消費卡,不要貪便宜大量購買,以避免承擔過多風險。
丨快遞投訴量快速攀升
去年10月,消費者張女士在淘寶網購買了一款價值1950元的手機,過了兩周才收到貨,快遞公司還拒絕其開箱驗貨,經協調驗貨時發現手機外包裝被擠壓變形,張女士投訴到當地消協才被妥善處理。
像張女士這樣的快遞物流類投訴近年來呈快速攀升趨勢。省消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快遞物流類服務投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快遞延誤的情況時有發生,且并無明確法規規定延誤賠償標準;二是在快遞過程中,貨物有錯寄、損毀、丟失等情況;三是消費者如果遇到貨物損壞問題,商家推諉扯皮,相關賠償標準不明確,對于未保價的商品消費者難以獲得足額賠償。
該負責人提醒消費者,消費者在選擇快遞公司時,不要一味追求低價快遞費,一定要選擇正規的、證照齊全的快遞公司,并綜合考慮其資質和規模情況。二是消費者在快遞物品前對條款存在疑問,應當場指出,并在快遞單備注欄中注明有關事項。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