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辦貸款,卻被捆綁搭售保險或理財產品;業務人員推薦辦理高端信用卡,卻對年費只字不提;保險銷售人員故意夸大保險產品收益……
推介高端信用卡 對高額年費只字不提
河南商報3·15金融維權熱線開通以來,接到了不少市民的投訴,我們根據接到的線索進行了梳理,這些別人踩過的“坑”,希望能給大家以警醒。
雖然3·15已過,但河南商報的金融維權熱線將一直為您開啟,平時在金融消費中遭遇維權難題,可撥打0371-86088233聯系我們。
辦貸款 被捆綁搭售保險產品
前不久,王先生購買了一套二手房,在銀行辦貸款時被告知,要購買2萬元的保險。
“工作人員說,我的征信有點問題,貸款不是很好批,購買2萬元的保險產品,可以幫忙想辦法。”王先生說,為了能盡快把貸款辦下來,只好乖乖地購買了2萬元的保險。“難道我買2萬元的保險,征信就沒問題了?”王先生對此表示質疑。
另外,也有市民反映,自己在銀行辦貸款時,被強制搭售了理財產品、貴金屬產品等。“工作人員就是抓住了我們急切想要辦貸款的心理,強制捆綁搭售其他產品,不買就不能順利辦下來貸款,不少人只能忍氣吞聲。”市民李女士說,她辦貸款時遭遇了搭售理財產品。
此前,監管部門多次明確提出的商業銀行“七不準”之一,就是不準存貸掛鉤,即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遇到銀行私設此類“門檻”,可以向當地監管部門舉報投訴。
推介高端信用卡 對高額年費只字不提
三年前,張女士辦了張白金信用卡,最近她才發現,這張白金卡每年會收取1000元年費。
張女士說,當年辦理信用卡時工作人員并沒有告知她年費一事,自動扣除的年費也沒收到過提醒。“當年,工作人員并沒給我提年費的事,只說送禮品,如果當時知道每年1000元年費,我肯定不會辦白金卡。”張女士說。
其實,張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河南商報也曾接到過多起投訴信用卡年費的問題,甚至有的銀行的白金卡即使未開通也要收年費。在此提醒大家,在自己的合理承受范圍內辦信用卡,不要一味追求高額度和卡片級別,更不要僅僅因為開卡的禮品就沖動辦卡。
理財App跑路 通過包裝讓投資者陷入騙局
最近,河南商報接到不少有關理財App跑路的投訴。這些理財App打著理財名義,通過不同形式的包裝,讓不少投資者掉入了圈套。
比如,弘山財富、道緣新能源等是以工程項目為“噱頭”引誘用戶投資,還有一些以“支付本金每天打卡賺錢”“在購物平臺買東西返還本金和收益”等方式進行包裝。去年,李女士通過一個網站獲知并下載了普金寶App,里邊都是新能源項目,李女士投了10萬元,前期獲得了一些回報。但好景不長,今年1月中旬她打開App準備提現時,發現無法正常操作,“當時提示系統升級,中午12點會解決,后來一再往后推,第二天就徹底打不開了。”
其實,很多陷入騙局的人,都是看中了理財App承諾的保本及高收益。實際上,國家規定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且利率高出基本利率4倍以上即不受法律保護。業內人士建議,在投資時一定要看投資回報率,如果你投資的平臺承諾超常的高利回報,20%、30%甚至更高,一定要小心。
銷售人員 故意夸大保險產品收益
10年前,金女士購買了一份分紅型人身保險。當時,保險銷售人員夸大保險產品利益,稱“持有保單10年后,就有40萬元,20年起碼有90萬元,38年期滿有150萬元”。實際上,這份分紅險的實際收益并沒有這么高,銷售人員在解釋紅利分配方式時,進行了夸大宣傳。
在此,提醒消費者要正確認識保險的保障功能,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手段,保險產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勿受高息誘導。消費者應提高警惕,理性對待銷售推薦行為,樹立科學保險消費理念,認真了解保險合同條款。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網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