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當地有句諺語:“只要馬有腳勁,羌塘總是空曠”。在藏北萬里的羌塘草原深處,有一個傳統而封閉的牧業村落,村里有這樣一位漢子,他長期駐守在海拔近5000米的村莊,誰家的老人病了,誰家的牲口走丟了,鄰里之間鬧矛盾了,他都要幫著拿主意、想辦法,被群眾當成了“貼心人”,被當地政府譽為“蹲得住、干得好、有成效”的好干部,他就是洛桑邊旦——羌塘草原上的國壽“村官”。
身負使命,自覺履行職責
2016年,為響應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號召,洛桑邊旦被公司選派前往那曲聶榮縣聶榮鎮的嘎青村擔任“第一書記”。那曲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地廣人稀高寒缺氧,4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連一棵樹都種不活,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素有“生命禁區”之稱。初到駐地時,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藏族人,洛桑也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頭痛、惡心、吃不下、睡不著……一系列的癥狀讓他痛苦不堪。村里有干部對他說,在海拔這么高的地方工作,即使躺著也是奉獻。但洛桑卻從來不這么想,他說,第一書記任期只有兩年時間,太寶貴啦,怎么能躺著把時間浪費掉呢!雖然駐地艱苦險遠,但是身為嘎青村的“父母官”、“當家人”,洛桑為老百姓做實事的決心越發堅定。
大局為重,維一方安寧
那曲地區作為西藏維護穩定的重點地區,反分裂斗爭形勢復雜、任務繁重。除日常綜治維穩工作外,每逢重大節日,維護好和諧穩定局面,確保人民群眾歡度節日便成了以洛桑為班長的村委會的首要任務。來到駐地的第一個藏歷新年,當人們沉浸在節日喜悅的氛圍中時,洛桑卻遠離家人堅守在藏北草原最深處。初春的藏北天寒地凍,寒風蕭瑟,洛桑帶領著綜治隊員們輪班巡邏,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保衛著一方安寧。巡邏結束回到駐地的土堆屋里時,他的手凍傷了、腳磨爛了,全身上下早已冰涼。在這個舉家團圓的日子里,雖然洛桑不能陪伴在家人左右,甚至由于村里不通手機信號不能向家人說上一句“羅薩扎西德勒!”(藏語:新年快樂),但是,能和隊員們圍坐在通紅的牛糞爐邊,其樂融融地吃上了一頓簡單卻很有意義的晚餐,他心里也覺得特別地滿足。
為民謀利,當好群眾貼心人
在做好維穩工作的同時,洛桑還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真幫實促,努力做好村民的貼心人。每當有群眾反映一些切實關系到生產生活的問題時,洛桑就主動當起了當地群眾與各級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他主動作為、擔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前些年,當地政府為解決村民家庭用電問題,學習了拉薩等一些地區的先進做法,給每家每戶都配發了太陽能蓄電池。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村民晚上能不能用電燈照明卻只能“看老天爺的臉色”,那曲當地雨雪天氣跨度長,過了9月便氣溫驟降開始下雪,有時碰上連續多日的陰天,太陽能蓄電池也就成了擺設,全村上下只能點著蠟燭過夜,村里的用電難問題始終沒有解決。2016年10月,洛桑帶領工作人員經過多次調研后向上級相關部門報送了供電項目報告,為了促成這個惠民的好項目,他四處奔波,經過多方協調,自治區相關部門劃撥18萬元專項建設資金用于嘎青村居民用電工程,全村人盼望已久的用電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近年來,隨著黨的支農惠農強農富農政策特別是農牧區安居工程政策深入落實以來,周邊的村莊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嘎青村與其他地區相比,缺電、缺水、沒手機信號等因素嚴重束縛著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手腳,洛??丛谘劾铮痹谛纳?。為幫助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洛桑積極組織全村開展致富項目的意見征集,并針對重點項目組織考察,進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現場勘查、資金預算等工作,并依據考察結果撰寫項目報告。為了使這些項目能盡快付諸實施,洛桑和另外兩名工作人員無數次地來回奔波于聶榮縣、那曲地區及拉薩,為群眾“要錢”架橋、修路。功夫不負有心人,自治區及那曲地區強基辦先后投入資金30萬元用于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村里條件改善了,洛桑的心里也踏實了,通過走訪調研,他們幫助村民建立了牧民經濟合作社、采沙場、摩托車修理廠、散裝汽油銷售點、磚廠、利民超市、便民茶館、蔬菜大棚等等,切實發揮傳、幫、帶作用,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點、資源特色的本地創業創富項目,使駐村點如期真正脫貧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由于駐村點氣候環境惡劣,一年之中的施工期只有兩三個月,所以洛桑放棄了很多休息日、節假日,帶領著村民加班加點推進工程進度。為了早日解決駐地老百姓的生活困難,氣喘、胸悶、頭暈、頭痛、心肌缺血……這些困難他們都咬著牙堅持克服了。洛桑常說:“我知道越是艱苦的地方,老百姓越需要我們。我們來到這里不是為了名利,我們代表的是中國人壽在藏北高原的一面旗幟,只有實實在在的把事情做好了,把困難解決了,老百姓心里才舒服,我們心里才踏實。”
業務推進,讓保險走進牧民百姓家
雖然到了駐村點,但洛桑從沒有放棄自己的保險事業,他一直認為保險就是播撒愛心的事業,始終用一名初學者的心態,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傳播保險理念。
當地的牧民群眾一開始根本不知道保險為何物,是吃的還是用的?更不知道中國人壽是干什么的。后來因為蟲草的采挖,大家慢慢有錢了,有人買了車,有人進了城,知道了保險這個新鮮事物。再后來,政策更好了,政府出錢,為牧民的牲畜統一購買了保險。公司也積極拓展業務,承辦了西藏自治區住院分娩孕產婦和嬰兒保險,保險開始進入了農牧民群眾的生活。
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保險、享受到保險帶來的好處,利用好政府為老百姓購買的各種保險產品,洛桑在公司申請領取了各類保險宣傳材料,還有整整一大箱西藏保監局編印的藏漢雙語的《保險知識讀本》,走家串戶,為牧民講解保險的意義、保險的功能,保險理賠的案例,讓牧民對國壽的保險事業有了初步的認識。
因為信仰和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有很多牧民認為買保險不吉利,但洛桑從沒有放棄,堅持不懈地向村民宣講保險理念、灌輸保險知識,說保險就是大愛,匯集千萬人的力量,幫助真正需要的人,這與佛教濟貧救難、普度眾生的慈悲是完全吻合的。如果我們遇到了不幸,那么在信仰給予我們精神上解脫的時候,保險則能讓我們的家人在物質上依然有前進的勇氣。經過不懈的努力,如今國壽駐村點老百姓大多基本了解保險是什么,也通過口口相傳,將這份大愛慢慢傳播了出去。
大力的宣傳和講解,為中國人壽這樣的金融央企提供托底式的醫療、意外等各類保險服務,防止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切實保障聶榮與全區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石。
付出總有回報,2017年洛桑所在的村及駐村工作隊在全區5400多個工作隊中脫穎而出,榮獲了西藏自治區駐村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駐村工作,任重道遠。作為國壽人,洛桑按照公司及各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做好駐村各項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各項困難,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拓寬致富門路,做好感黨恩教育,時刻不忘保險知識的宣傳和保險業務的拓展,為中國人壽在藏北高原豎立一面鮮紅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