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小升初……每到升學季,家有升學娃的家長都會度日如年,倍感壓力。不僅要糾結讀哪里的學校,上什么樣的班級,家長們還要泡論壇惡補最新升學知識。我們為家長總結了最新出爐的“中小學招生指南”。對照教育部日前發布的《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的最新變化,今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有哪些新變化、新形式?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央視新聞、經濟日報

變化1:別再去那些非法的“國學班”“讀經班”了
《通知》提出,各地要認真排查并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解讀】忽悠“火療治百病”與宣傳“學國學、讀私塾不用去上學”一樣,不僅是欺騙大眾,更觸及了法律的底線。
變化2:民辦學校提前“掐尖”,不行了!
《通知》提出,各地要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管理,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堅決防止對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沖擊。
所有學校(含民辦高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范圍、招生計劃、招生時間、招生方式進行統一招生,嚴禁違規爭搶生源、“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嚴格公參民學校招生管理,嚴禁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旌险猩?。
【解讀】過去,民辦學校通過提前招生、考試招生等方式變相掐尖,而《通知》要求民辦學校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不得在公辦學校之前招生,這有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
變化3:零起點教學,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通知》提出,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落實均衡編班規定,按課程標準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要求,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以“國際部”“國際課程班”“境外班”等名義招生。
【解讀】有些家長總怕孩子“跑得不夠快”,不斷加碼各種學前班、輔導班,把孩子塑造得五花八門,最后成了“張飛畫扇子,愁死齊白石”。如今明確“零起點教學”,家長不用再擔心“零基礎”的孩子跟不上了。
變化4:嚴控實驗班、試點班,規范普高“國際部”
《通知》提出,普通高中舉辦的各類實驗班、試點班,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重新登記,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要嚴格控制規模,健全科學公開公正的選拔機制,加強跟蹤研究和階段性評估。嚴格規范公辦普通高中“國際部”(或“境外課程班”)招生行為,錄取分數應達到同批次學校錄取要求,學生就讀期間不得轉入普通班級。
【解讀】課改實驗班、數學試點班、超常兒童實驗班……五花八門的重點班是家長眼中的香餑餑。上了重點高中還不行,還要“擠破腦袋”上實驗班、試點班。學生壓力大,家長焦慮多,希望今年能解套。
變化5:“弱”小升“強”初,教育更公平
《通知》提出,確保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小學入學一般采取登記入學,初中入學一般采取登記或對口直升方式入學,按照強弱結合原則合理調配對口直升的初中和小學,保障教育機會公平。
【解讀】如果孩子小學時就讀一所較為普通的學校,在升學時就有很高的可能進入重點初中,從而實現教育公平原則。
變化6:建立預警機制嚴防“大班額”
《通知》提出,招生期間對區域內存在大班額學校進行預警提示,確保中小學校起始年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班額招生,堅決防止產生新的大班額。
【解讀】大班額現象,不僅僅是人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了阻礙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大因素。
變化7:普通初中上優質高中的機會增大了
《通知》提出,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政策,確保名額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進一步提高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升入優質高中比例。
【解讀】這一變化提高了薄弱初中的學生就讀優質高中的比例,將有效促進教育公平。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央視新聞、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