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風景如畫。660多年前,元代大畫家黃公望以浙江富春山水為藍本,繪就了《富春山居圖》這一“畫中之蘭亭”。
鸞鳥群棲處,山水入畫來。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欒川縣,森林覆蓋率達82.4%,有“中原肺葉”之美譽。如今,該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催生鄉村旅游蓬勃興起,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描繪了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規劃引領,美麗鄉村畫卷新
初夏,走在伊水欒山,層巒疊嶂,滿眼碧綠,清清溪流,唱著歡快的歌。
在廟子鎮莊子村,一座座白墻灰瓦的農家賓館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屋前屋后綠樹成蔭,各色花兒競相怒放。一撥又一撥游客的到來,讓這個小山村格外熱鬧。
30歲的莊子村村民王鵬飛,一邊掌勺炒著特色農家菜,一邊招呼著游客就座。他家原來靠在外收破爛和打短工謀生,日子過得緊巴巴。村里發展鄉村旅游后,他東挪西借80多萬元蓋起了四層農家賓館,去年收入10多萬元。“俺做夢都沒有想到,現在坐在家里就能吃上旅游飯、掙上旅游錢。”
背靠綠水青山,收獲金山銀山,莊子村村民的“小康夢”正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莊子村海拔900多米,年平均氣溫20℃,是夏天避暑好地方,也是全國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莊子村黨委書記溫天序介紹,2012年之前,村里收入主要靠開礦,但依然擺脫不了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莊子村關掉礦山、瞄準青山,規劃引領建設鄉村旅游示范村。
莊子村聘請專業規劃編制機構規劃設計,通過土地流轉、民居改造和環境營造,特別對220戶民居按照豫西民居特色統一打造,讓全村整體風格鮮明又獨具特色。
美麗鄉村,美在環境。為讓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開心,村里開展環境整治、村莊綠化、公廁改造、污水處理、路和河道亮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對全村家庭賓館實施“十個一”提升工程,并成立家庭賓館協會,按照衛生、服務等標準對家庭賓館進行星級評定。
“面子、里子”變樣,“顏值、產值”可觀。如今,莊子村117戶群眾經營家庭賓館,七成村民在家庭賓館就業。溫天序介紹,該村接待游客量年穩定在50萬人次以上,年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村里年人均純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去年突破3萬元。
生態立縣,從“吃山”靠開礦到靠種樹
生態美、旅游興、百姓富。莊子村的發展,成功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是欒川縣發展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的縮影。
5月8日,欒川縣委書記董炳麓說,去年,結合洛陽市“南部生態涵養區”建設要求,欒川縣對發展戰略作出調整,摒棄“吃山靠開礦”的思想,將“生態立縣”放在了優先實施的戰略地位,推行全域綠化,實行“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在下大氣力治理292家“散亂污”企業和對工礦企業進行綠色化改造基礎上,去年欒川縣又列出生態發展的負面清單,禁止新上小水電、漂流等7類破壞生態的項目。
瞄準生態游、培育新業態。欒川縣為協心村、撥云嶺村、北鄉村等15個村免費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結合全縣83個貧困村的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因村制宜,扶持發展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新業態。
產業轉型,點“綠”成“金”。全縣發展4A級以上旅游景區8個,旅游鄉村35個,12566名貧困群眾通過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穩定脫貧,“欒川印象”“嶺上人家”等成為生態旅游的“欒川樣板”。去年年底,欒川縣被國家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鄉村旅游成為欒川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
記者:河南日報 田宜龍 李宗寬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娜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