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吳文昊 商丘日報記者 單保良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討論時關于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席話,為商丘市梁園區打了一針“興奮劑”。從此,該區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在全區掀起了人居環境整治新高潮。特別是近期商丘市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暗訪情況反饋到該區后,全區上下變壓力為動力,迅速行動,人人動手,家家行動,“三大戰役”打出了階段性成效。
聚焦鄉村振興 改善人居環境
從春雷滾滾的陽春,到熱浪滾滾的盛夏,商丘市梁園區把工作重心轉移,聚焦鄉村振興,重點改善提升城市農村人居環境。該區區委書記薛鳳林表示,經過認真研究,在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決心在8個辦事處和8個農村鄉鎮打一場改善和提升人居環境“連環戰”。
“連環戰”怎么打?實戰方案早已確立。
提高政治站位,打一場整改“攻堅戰”。為有序推進工作開展,成立了高規格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把梁園區劃分8個“戰區”,抽出班子精干成員任“戰區”指揮官,各“戰區”指揮官向指揮長遞交“軍令狀”,明確利用3個月的時間,動員全民參與,家家行動,按照標準整改提升,抓實抓細抓出成效,徹底改變村容村貌。
(林木環抱的美麗村莊一派勃勃生機)
形成聯動合力,打一場農村垃圾“圍殲戰”。干部群眾聯手上陣,人人有任務,家家有目標,村村有規劃,直指圍村垃圾、道路垃圾、河道垃圾、房前屋后和背街小巷生產生活垃圾,重點管控農村畜禽養殖糞便,確保農村更干凈更美麗。
完善機制,打一場維護人居環境“持久戰”。為長期形成保持人居環境提升整治高壓態勢,成立了專項督導組,按時為各鄉鎮整治情況排名打分,嚴格落實獎懲措施,把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展現出來,把群眾的幸福指數提升上來。
建設美麗鄉村 造福子孫萬代
7月26日上午,商丘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空氣清新,格外涼爽。在一塊電子監視屏上面,顯示負離子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3240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每立方厘米1500個)1740個。梁園區國有林場場長劉金領告訴記者:“市區的指數一般在1000左右,森林公園是天然氧吧,雨后負離子濃度可達到每立方厘米5000多個。
(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映襯下的河邊風光)
”黃河故道林深似海,依林傍水有人家。黃河故道在梁園區綿延43公里,猶如一條莽莽蒼蒼的玉帶,將4個鄉鎮的數十個村莊串在一起,從森林公園開始,河南商報記者走訪故道兩岸人家,感受該區振興推動人居環境大提升的脈動。
為了改善人居環境,梁園區組織群眾平整道路、疏通溝渠、修建公廁、植樹綠化、禽畜歸圈、整理庭院。同時,徹底治理坑塘垃圾,讓黑水變清。然后再承包出去,種藕養魚,讓廢舊坑塘變為生態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梁園區八個鄉鎮,村民家家門口都有鄉鎮配發的垃圾箱,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建立健全處置機制。村莊昔日到處可見的柴禾垛、雜草、垃圾堆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道路、美麗的花草。在王樓鄉廳堂樓村,村民胡素華在挨著自家外墻鋪磚。“磚一定要鋪平,路肩的黃土不能裸露。”村黨支部書記田振江提醒道。
孫福集鄉小吳屯村是遠近聞名的山藥種植專業村。近年來,很多村民做起了山藥經紀人,買全國,賣全國。經濟發展了,村容村貌變靚了。貧困戶也搬進了嶄新的安置房。7月7日下午,村里的文化廣場正唱著墜子書。寬廣的廣場東側,有一坑塘,遍植蓮藕和蒲草,游魚戲水,荷花綻放。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 建設社區精神文明
“我們體育小區建設有20多年了,以前是對門鄰居不相往來,垃圾遍地無人問津,雜草叢生蚊蠅飛舞,自從成立了小區黨支部,這一切都得到了徹底改變,支部謀劃,黨員帶頭,居民動手,把小區裝點成了一幅畫!”7月26日,位于平原路商丘師范學院南側的梁園區平原辦事處體育小區內,幾個居民爭先恐后向記者講述他們小區的新變化。
草坪圍設綠柵欄,墻面宣傳新風尚,廣場安裝健身器材,兩棵泡桐威武雄壯,在烈日下投下兩片綠蔭,幾位老人圍坐樹下,閑聊天,下象棋,滿園笑聲關不住,一幅畫卷在眼前。這是記者走進小區看到的第一幕景象。黨支部書記彭德琴告訴記者,體育小區共有80戶200多口人,黨員32名,每月召開一次黨員民主生活會。
生活會上,大家暢所欲言,為小區建設提建議出主意,都很熱心。在小區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過程中,黨員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上到80歲的老黨員,下到剛剛邁入組織的新黨員,一身作則,率先垂范,臟活累活件件參與,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為了家園美,不畏烈日曬。
“幾年前,我窗戶下邊就是一個垃圾桶,一個樓棟的住戶都往里邊倒垃圾,倒滿了沒人清運,特別是夏天,西瓜皮、爛水果、飯渣子等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堆在一起,幾天不清運,那氣味熏死人。”今年70多歲的居民呂禮興談起小區眼前的變化很興奮,如今卻是一片美景。
(風景宜人的康林河河邊公園和健身步道)
第二樓棟長孫榮華在這個小區居住了20多年,孩子們早就另立門戶搬走了,百十個平方米的房子只剩下了老兩口。據她回憶,早先這里居住的基本上都是教育系統的人,因環境不好,搬走了很多,大部分房子都出租給了附近做生意的人。小區里出現了很多陌生的面孔,而且來自四面八方,性情各異,時常因一點瑣事鬧誤會不和諧。
現在好了,黨支部成立后,在小區內開展精神文明大評比,不和諧的現象悄然消失,隨之出現了鄰里團結、互助互敬、和諧穩定的好局面。就打掃衛生來說,更是爭著干搶著干,可以這樣說,我們每年夏天晚上睡覺都離不開蚊帳子,今年就沒用,就因為衛生好了,蚊子少了,這多好啊!孫榮華的話在黨支部書記彭德琴那里得到了印證:“由于制度不健全,居民安全意識不強,前幾年,小區內不少電動車被盜,現在物業管理加強了,被盜事件再也沒有發生過。”
栗君華是在政法機關退下來的老黨員,退休后,她憑借著扎實的法律知識和多年的民調經驗,主動擔起了小區民事調解的重任,誰家有事她都是主動上門,平息矛盾糾紛,被小區居民稱為退休不下崗的“滅火器”。在栗君華的精神感召下,小區涌現出了一批好人好事,吵架的沒有了,賭博的沒有了,反之,主動撿拾垃圾、護花養草、打掃樓棟的現象蔚然成風。
河南商報記者在采訪期間獲悉,半年時間里,梁園區共鋪修背街小巷500多條,栽植了綠化樹,布置了盆景花草,徹底解決了困擾社區居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6月份,部分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專門到北京考察學習,回來后,在全區叫響了“群眾吹哨,干部報到”的攻堅口號,目標鎖定整治一個,達標一個,把老舊小區都建設成群眾宜居宜業的“安樂窩”。
編輯:華麗娟 實習生王路路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