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以來,河南制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
減稅降費政策在制造業企業落實得如何?中美貿易摩擦對豫企有何影響?河南的制造業企業現在是一種什么狀況?對未來有何預期?
今年7月下旬,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制造業相關行業的企業調研。8月26日,該隊公布了調查結果。
調查數據:
受訪企業中,新訂單增加的企業占三成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稱,此次調研共抽選了全省制造業企業22家。
調查顯示,7月份河南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好轉,市場需求有所回升,且國內市場需求好于市場,需求增加的份額明顯高于國外市場。
采購經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月河南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在連續5個月收縮后進入擴張區間,生產量增加的企業占32.9%,環比上升5.8個百分點;基本持平占38.8%,環比下降0.8個百分點;減少占28.3%,環比下降5個百分點。
新訂單增加企業占30.4%,環比上升3.7個百分點。
調研問卷結果顯示,在調研的22家河南制造業企業中,與上月相比企業產品市場需求增加占22.7%,保持不變占59.1%,減少占18.2%。其中,國內市場需求變化與總體市場需求變化保持一致,增加和保持不變的企業占81.8%。在14家有出口業務的企業中,國外市場需求增加占7.1%,保持不變占64.3% ,減少占28.6%。
減稅降費:
有企業今年可少交稅費4000多萬元
2019年國家實施的增值稅改革及社保費率降低政策,對制造業企業產生了積極影響,在緩解資金壓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
調研問卷顯示,在調研的22家制造業企業中,超八成企業認為減稅降費政策效果明顯。其中,16家企業表示減負效果比較明顯,占72.7%;2家企業表示減負效果很明顯,占9.1%。
河南賒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減稅降費后預計本年度稅負會減少360萬元,社保費用等費用會降低21.6萬元,總體稅費減負5.0%。
河南省西保冶材集團有限公司增值稅稅率與調前相比下降3個百分點,社保費率與降費前相比下降4個百分點,減稅降費后預計該集團本年度稅負會減少1000萬元,社保費用等費用會降低200萬元。
今年4月至6月,河南鑫金匯不銹鋼產業有限公司共計降稅210萬,預計2--4季度減少稅款630萬;
今年7月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金額降低了6.7萬,全年社保費企業繳納部分預計減少約80萬元。
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反映,該公司是河南農業產業化優秀龍頭企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至13%后,公司預計2019年將減輕稅負4000萬元;社保費降率政策實施后,又將為企業減負120萬元左右。而減稅降費紅利的釋放,讓公司有了更充足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擴大生產規模。
經貿摩擦:
導致企業利潤減少、訂單轉移、出口下降等
調查顯示,中美經貿摩擦對河南制造業企業的影響逐步顯現,如給企業帶來利潤減少、訂單轉移、出口下降、市場份額減少等。
調研問卷顯示,在調研的22家制造業企業中,中美經貿摩擦涉及7家企業的進出口產品,所涉進出口產品占進出口總量的比重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呈現“2升2降1平”,進口呈現“2升1平”。其中:2家企業出口比重分別上升10%、5%,2家企業出口比重分別下降11%、2%,1家企業出口比重持平;2家企業進口比重分別上升1%、0.3%,1家企業進口比重持平。
中美經貿摩擦對15家企業造成了直接或間接影響,占68.2%,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訂單減少和國內市場受挫等,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減少損失,企業采取了轉型升級、開拓新市場、擴大內銷等應對措施。
其中,安彩高科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出口訂單減少、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等影響,在與美方客戶商談分攤稅率的同時,也在積極擴大國內、國外優質客戶,增加銷量,截至目前開發了印度、日本等6家國外新客戶,其中主要客戶出口量占比分別為:韓國65%、日本20%、印度3%、美國3%。
存在問題:
超六成企業反映錢緊,近七成企業稱用工成本高
河南的制造業企業雖然新訂單有所增加,但調研中也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也面臨一些困難。
調研問卷顯示,22家制造業企業中,63.6%的企業反映資金緊張,59.1%的企業反映融資難。
某紡織企業反映,企業融資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今年銀行重點關注民生行業及盈利高行業,紡織業等傳統產業受銀行金融業限貸,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由于缺乏資金,2019年計劃拓展產能、進一步做強做大的麻及麻混紡紗布產品擴建項目難以落地,嚴重制約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成為全國重要麻及麻混紡紗布產品生產企業戰略目標的達成,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發揮。
其次,則是成本上漲,擠壓了利潤空間。
調研問卷顯示,調研企業中90.9%的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漲壓力,其中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水電氣成本占比較高,分別為75%、40%、40%,勞動力成本、房屋土地成本分別占15%、10%。
另外,制造企業還存在人才短缺問題。
調研問卷顯示,調研企業中95.4%的企業存在用工方面問題,其中,人員成本高占66.7% ,人員流動快占57.1% ,人員供應不足占52.4% ,人員素質不能滿足企業要求占47.6%,其他占4.8%。
在回答“哪類人員最為緊缺”時,選擇“研發人員”“高級操作技工”的占比分別為45.5%、40.9%,選擇“管理人員”和“普通一線人員”的占比分別為9.1%、4.6%。
未來預期:
77.3%的調研企業對未來發展很樂觀
下半年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有何期盼?
調研問卷顯示,與上半年相比,22家制造業企業對下半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預計上升的有9家,預計持平的有8家,預計下降的有5家,77.3%的調研企業對未來發展形勢持樂觀態度。
同時,采購經理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月83.1%的制造業企業預判,未來三個月的生產經營活動將保持穩定或增長。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王紅春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