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周廣現 田育臣 陳駿 通訊員 劉晨 徐貝貝
2019年9月8日-16日
第十一屆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將在河南鄭州舉行
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
綜合性民族體育盛會
鄭州準備好了
鄭州努力生長
奔跑追夢
為民族盛會的舉行提供了資源與條件
盛會在前提升一座城市
魅力萬千映進千里江山
這場盛會
對躋身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來說
能夠充分展現中原新形象和鄭州新樣貌
當魅力鄭州與千里江山圖相融
快、穩、美三個字
便可盡覽鄭州新發展
戳下圖
看新·千里江山卷
“豫”見出彩中原↓↓↓
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開始“試跑”
8月20日,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試運行啟動儀式在2號線城南車輛段舉行。上午8點06分,伴隨著列車鳴笛出發,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開啟空載“試運行”奔跑模式。
這標志著2號線二期由建設階段轉入籌備開通階段,離今年年底開通運營的目標更近了。
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為2號線一期工程的北延線,線路起于天山路站,沿開元路東行,沿花園路南下,下穿賈魯河、連霍高速公路后達到終點(2號線一期工程起點劉莊站)。線路全長約10.3km,均為地下線,共設車站6座,未來與規劃中的3、7、20號線銜接換乘。
自2016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2號線二期工程克服了管線遷改復雜,下穿河流、連霍高速等建設難點,順利實現了信號等設備系統的一期接入工作。
鄭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與一期工程實現“零換乘”對接,進一步拓展2號線的服務范圍,與2號線一期、城郊鐵路一期組成縱貫鄭州城區的南北客運大動脈,將有力助推拓展城市空間,加強鄭州南北城區快速交通聯系,引導新區的規劃發展,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我在鄭州航空港區工作,我女朋友在英才街的一所大學工作,等今年年底2號線2期開通后,我可以直接坐地鐵去找女朋友了。”
聞聽地鐵2號線2期開始“試跑”的消息,市民陳先生高興的說。
小區美、街景美!鄭州城鄉接合區變身“宜居城”!
8月30日上午,鄭州南三環與淮南街交叉口附近的鄭飛酒店兩側,白墻綠瓦、窗欞雋秀,景觀帶中繁花似錦、松竹交映。
據悉,該酒店是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駐地酒店,鄭州二七區人和路街道辦事處為做好服務工作,重點對行云路、沅江路、南溪路、淮南街等道路升級改造,在鄭州街頭增添獨具南方特色的園林造型景觀。
鄭州南三環附近鄭飛小區的居民樓,大多建于上世紀90年代,因基礎設施陳舊、公共設施不全。如今,該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和路街道辦事處專門組織人員,拆除小區違章建筑,對居民樓樓體進行了節能保溫改造,所有墻面粉刷一新,在小區新增了30余處綠化,利用閑置地塊打造了微公園景觀……
“我們小區真是大變樣了,每天都有幾十車的垃圾清理出去,小區綠化也比原來好多了。”該小區居民劉女士說。
除了小區環境提升了,作為鄭州南部城鄉結合部,人和路街道辦事處轄區的42條道路也成了一條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今年以來,該辦事處對轄區42條道路進行了改造升級,其中6條成為卓越道路,將原本無序的空間變成垂直綠化、文化街頭的美景。
8月30日,記者走在鄭州行云路、沅江路、南溪路、淮南街等路段上,隨處可見 的街景小品,簡約而不失雅致;重新修繕的人行道磚,紅黑相間排列,整潔而莊重;整齊的花卉綠植,搭配擺放,在霧森系統的映襯下,猶如仙境一般。
“和家源”、“平語近人”、“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文化墻,加上“彩繪變身”的窨井蓋,構成了喧囂都市中一道靚麗、別致的風景線。
30日中午,一輛輛白色愛心配餐車,從人和路街道辦事處中央廚房配送中心出發,向各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送營養餐。據該辦事處居民科科長孫敏介紹,在這里,每天有專業廚師做好養老餐,每到中午便有20輛配餐車送往轄區10多個社區。
“6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每餐3元的政府補貼優惠,現在已延伸配送到其他辦事處的一些社區。”她表示,飯菜均經過嚴格把關,并且每天都會對飯菜留樣。去年10月至今,通過這種方式,為老年人提供低償或無償就餐服務,已惠及6000余名老人。
“以前,俺們這個小區剛建成,地處城鄉接合部沒啥人氣兒,現在經過整治,不僅居住環境改善了,道路街景、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都要歸功于黨和政府的政策好!”鄭飛小區62歲的張大爺感慨地說。
鄭州“大四環”最快每天能“長”800米!
與西四環施工工地近兩年時間的“貼身守望”,讓家住二七區馬寨鎮光明路上的小王已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他都要不由自主的放慢車速,抬頭向正在施工的立交橋望上一望。
“最近是一天一個模樣。”在小王的眼中,西四環工程的意義非同一般。這里一旦完工,不僅能讓他前往高新區上班免除“繞路之苦”,還能把自己的家提升不少檔次,“原來一說馬寨人家都覺得我住在郊區,這以后家門口有了高架快速路,房子也能跟著升值不少吧!”對于西四環工程的進展,小王心中充滿著期待。
開工最早,進度最快,在四環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中,西四環的建設一路“領跑”。2017年12月30日,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開工,相比其他線路的“控制性節點開工”,西四環則提前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如今,大家關注有加的西四環建設情況如何?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探訪。
【探訪】
西四環建設一路“領跑”
貫通已在即
從隴海路高架一路向西,至西四環匝道下橋后,記者便開始從北向南一路沿著西四環地面道路前行。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部分路段仍在緊張做著最后“拼接”,長約數公里的高架橋已經連成一片,貫通在即。
記者了解到,西四環是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的組成部分,南起孔河橋南,北至大河路,全長約21.6公里,道路設計為高架快速路(雙向八車道)+地面主干路(雙向八車道)+輔路。
路線由南向北依次與隴海路、渠南路、中原路、鄭上路、化工路、科學大道、連霍高速(新龍路)、大河路等主要道路相交,設置7座互通立交,其中新建立交5座(中原路(渠南路)立交、鄭上路立交、化工路立交、科學大道立交、大河路立交),改造現狀立交1座(連霍高速(新龍路)立交),利用現狀立交1座(隴海路立交);另設上下匝道出入口11對,地面出入口3對,地面平交路口40處。
西四環全線下穿高鐵2處(徐蘭高鐵、鄭西客專聯絡線),上跨普鐵1處(隴海鐵路),跨越4處主要河流(渠道)(孔河、南水北調總干渠、秀水河、索須河),另有相交道路設1座隧道(下穿通道)下穿西四環。
相比其他“兄弟”,西四環節段梁的拼裝施工進展較快,部分路段已貫通,綠化景觀工程也已初具規模。
【建設】
“大四環”建設高峰期
每天能“長”800米
區別于其他高架,“大四環”采用的是采用全預制拼裝工藝,像“搭積木”般架起高架橋,而這種拼裝技術,施工時間可由原來的一個月縮短至7~10天,還極大地減少了噪音、粉塵、泥漿、交通擁堵等“副產品”的出現。
記者了解到,整個“大四環”高架橋預計由4萬榀節段梁“拼裝”而成,而根據目前四個方向的建設速度,高峰期建設階段,全線橋梁將以每天800米的安裝速度“成長”。
據了解,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是鄭州市乃至全省目前市政道路工程中投資規模和工程體量最大、建設模式和施工工藝最新、統籌協調和實施要求最高的一個特大型城市立體交通項目。
該工程建成后,在進一步完善鄭州市城市交通路網體系、改善中心城區交通運行狀況、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升城市整體承載能力、提升鄭州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助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面,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亮點】
鄭州“大四環”
高架橋梁面積相當于約900個足球場
據統計,該工程地面道路、高架橋梁面積各約320萬平方米,相當于約900個足球場;工程總體用混凝土方量約600萬立方米,體積相當于2.3座胡夫金字塔;橋梁總體用鋼總量約120萬噸,足夠建造170座埃菲爾鐵塔;預制節段數約5萬多塊,共設置8個總面積約2000畝的現代化預制梁場,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短線節段預制項目。
除了工程體量大,鄭州“大四環”的交通功能也很亮眼。
據了解,工程由“高架快速路+地面主干路+輔路”三個層次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組成,建成后主線快速路系統主要為各城市組團間的中長距離快速交通服務,并承擔城市外圍組團與中心城區的交通轉換功能;地面主干路及輔路系統主要為沿線城市各功能片區的交通出行服務。有效地實現了快慢分道、人車分離的交通組織,既保證交通安全,又提高通行效率。
同時,綠化景觀設計以“金色四環照中原、翡翠項鏈繞鄭州”為設計理念,營造出“春開百花夏綠蔭、秋色繽紛冬賞青”的意境,結合全線綠道系統,統一四季景觀主題,修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環城生態綠廊和鄭州市民休閑的新空間。
鄭州新款賈魯河“上線”:水域面積擴大了4倍
水流清澈,樹木蔥蘢,從臭水河到5A級景區,賈魯河已經完成了自我逆襲,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態之河、幸福之河”,而曾經缺水的鄭州,也正在被盈盈綠水,樹木蔥蘢所代替。
新款賈魯河“上線”
水域面積擴大了4倍
賈魯河已靜靜流淌千年,全長256公里,其中鄭州境內137公里,鄭州的索須河、七里河、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因此,賈魯河又被鄭州人親切的稱為母親河。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的劇增,賈魯河生態環境惡化日益凸顯,一度成了人人繞行的臭水溝。
2016年,鄭州市對賈魯河啟動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不僅包括河道疏挖和截污治污,還包括生態綠化和水源工程。
通過近3年的綜合治理,曾經這個避之不及的臭水溝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站在明理路文苑北路口附近的龍門橋上,大河報記者注意到,經過多次注水,體態也頗為“豐盈”,從前只有幾米寬的河道變成了上百米寬,河兩岸還有不少釣魚者的身影。兩岸的游園通行道路、距離水面更近的親水棧道均已完工,不少市民駐足在沿河的親水平臺上,一觀美景。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的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賈魯河河道工程已全部完成,完成全河面蓄水,水域面積增加9200畝,擴大了4倍,開挖建設的4處湖泊濕地,已經形成全水面。曾經缺水的鄭州,正在被盈盈綠水,樹木蔥蘢所代替。
此外,賈魯河還盤活了鄭州的水系。
據介紹,鄭州西南的常莊水庫、尖崗水庫流通西流湖,一路往北,至惠濟區和金水北區,往東,連接東風渠、魏河,也將與北龍湖的水系貫通。再往東,連接龍子湖、象湖水系,折向南,與勾連了鄭州東南七里河、潮河的東風渠在中牟再次匯合,匯聚于綠博南的中央公園。
披上的“綠腰帶”
面積相當于20個碧沙崗公園
水多了,河岸映入眼簾的“綠”也更多了。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賈魯河在建的綠線工程,包含景觀綠化,游園小品,景觀照明和體育設施等內容,將在今年年底完工。目前,賈魯河景觀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行道樹栽植總量為超過5萬棵,邊坡喬灌木栽植總量為267170棵。
賈魯河在綜合治理后,綠化面積將增加8200畝,相當于20個碧沙崗公園大小,成為鄭州首屈一指的城市生態走廊,對于鄭州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將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為了滿足市民的休閑運動需求,整個賈魯河沿線共建設市民健身廣場44處,球類運動場111個,有羽毛球場、棒球場、排球場、草坪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水上活動場地4處,極限運動場地2處,兒童活動場15處,設置活動場所176處,打造全民15分鐘健身圈。
值得驕傲的是,賈魯河沿線還為6項國際性、全國性體育賽事規劃設置了賽道,如龍舟賽、馬拉松、賽艇、公路自行車比賽等,以后老百姓咱家門口就可以看體育比賽。(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