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訾利利/文 楊東華/圖

2019年9月10日,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現場。
課間休息時間,本該在教室過走廊休憩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了鄭州四中迎賓校區的錢學森廣場上。
這幫孩子剛剛從體育館出來,一邊討論剛聽到的講座內容,一邊詢問著對方有沒有收到“偶像的簽名”。
一場酣暢淋漓的《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講座之后,學生們都成了這顆航空航天之星的迷弟迷妹。

一部《流浪地球》讓我們的影視作品抬起頭來,開始思考宇宙,思考人類的命運。
抬起頭走路才能不迷失方向,學習成長亦然。
9月10日教師節,鄭州四中也為自己的學生送上大禮,邀請了學生們的“超級偶像”,送上一節關于“上天”的課程。

2019年9月10日,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現場。
鄭州四中“新時代思政課”院士大講堂第一講開講:
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韌,帶來了精彩的《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課程。
一節關于“上天”的課程,收獲迷弟迷妹無數!
“你排上簽名了么?”“沒有,你呢”
“哇,我有戚院士的簽名啦,開心!”……

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現場。
課間休息時間,本該在教室過走廊休憩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了鄭州四中迎賓校區的錢學森廣場上。
他們一個個舉著手中顏色各異的筆記本,交流著各自的收獲。

這幫孩子剛剛從體育館出來,一邊討論剛聽到的講座內容,一邊詢問著對方有沒有收到“偶像的簽名”。
明星還能進中學?哈,這次,四中學生們追逐的還真是最閃亮的明星——我國的航空航天之星。
他就是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韌。
戚院士用自己風趣幽默的語言,將專業精深的航空航天知識講的特別接地氣。
戚院士用自己風趣幽默的語言,將專業精深的航空航天知識講的特別接地氣。

一場酣暢淋漓的《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講座之后,學生們都成了這顆航空航天之星的迷弟迷妹。
“兩彈一星”精神的核心,就是靠自己!
盡管研究著最高精尖的空間技術和航天技術,戚院士講話卻特別接地氣。他說,我們的航天之路分為三個階段,自己就是完成了第一個階段。
“我們團隊解決了人能飛上天,還能回來的難題,說白了,我們就是把楊利偉送上了太空,又帶了回來。”這樣的調侃,贏得了現場一片掌聲。

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現場,認真聽講的學生。
戚院士說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整整花了十一年,從1992年到2003年,是載人航天發展階段。
第二階段是是空間實驗室階段,要解決宇航員能出艙工作,并完成軌道交匯對接的任務。神八、神九、神十主要完成的是這個任務。期間我們還突破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保證多個宇航員能在天上長期工作。天狗二號、神舟十一號就實現了這個構想,宇航員在太空連續工作了31天。
第三個階段是到2024年,建立中國的空間站。


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現場,認真聽講的學生。
戚院士還分享了自己年輕時和錢學森先生的相處細節。
“當初我大學畢業到導彈部隊工作,還是技術營當兵,說要造導彈,大家都沒見過導彈,不知道長啥樣。”
他說,當時的院長錢學森先生專門給大家上了一節導彈概論課。

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結束后與老師學生合影。
他說,當時經歷了無數的困難,想像不到的各種難題,大家悶頭苦干,這些問題都靠大家的努力解決了。
“兩彈一星的精神,核心是靠自己努力,靠不了別人。”他說不只科研如此,大到國家的發展,小到學校進步,學生的成長,都是如此。

鄭州四中迎賓校區,戚發軔院士為鄭州四中師生講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圖為戚發軔院士講課結束后,給學生寫寄語。
最后他借用習總書記的話勉勵學生們:偉大的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
“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切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編輯:吉倩倩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吉倩倩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