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長垣縣佘家鎮高店村的扶貧車間內,30多名女工正在忙碌著。這是茂盛服飾廠在高店村的一個扶貧項目,主要加工工裝。
“我們的訂單都沒斷過,一個月能產三四千件工裝。”長垣縣供電公司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李鳴陽告訴河南商報記者。2017年,他們經過爭取,投資120萬元建設了這座占地9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并于2018年年初落成開業。長垣縣供電公司還為車間免費配備了低壓配套線路。目前,這座扶貧車間已成為該村最有效、最直接的貧困戶增收渠道。
在扶貧車間干活能實現“三不誤”
高店村38歲的村民白粉歌一家,2016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彼時,公公得了肺癌(2017年去世),婆婆高血壓,醫療費負擔很重。白粉歌的丈夫常年在外務工,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邊要照顧公婆,一邊要照顧孩子,白粉歌想掙些錢為家庭減輕負擔,但無法離開這個家。
扶貧車間的開業,讓白粉歌著實興奮了很久。扶貧車間提前招工人,她踴躍報名,并成為車間的第一批產業工人。經過1個月的崗前培訓,白粉歌熟練地掌握了制衣的多個程序。
“我咋也沒想到,自己能在家門口就業!”白粉歌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她家走著上班,只需5分鐘就能到達。白粉歌大多負責鎖邊工序,每個月都能拿2000多元的計件工資。“上班不耽擱接送孩子,也不耽擱照顧家,時間上很方便。”白粉歌說,工人上班不用拘泥于時間限制,可隨時根據自己的安排來上班,真正實現了照顧家庭、干農活與上班掙錢“三不誤”。
生活更充實了日子更有奔頭了
“我們村里,幾乎所有建檔立卡戶家里的有勞動能力的婦女都在這里工作。”李鳴陽說,該扶貧車間已吸納3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均年增收12000余元。
“扶貧工作開始后,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高店村村民趙紅一家,2014年便被識別為貧困戶。“公公腦梗,行動不便;女兒上初中,兒子上小學,我根本沒有機會出去工作。”趙紅說,把孩子送到學校后,收拾完家務就沒事干了,日子過得“很沒意思”。自從在扶貧車間工作,趙紅安置好家里就上班,生活變得忙碌起來。
“現在生活很充實,精神狀態也好了。”趙紅說,在車間里工友們說說笑笑,休息的時候還有人表演節目、拍抖音小視頻,工作氣氛讓人很“舒服”。
“感謝長垣縣供電公司為我們引來了這么好的項目!在這里高高興興地掙了錢,感覺日子更有奔頭了。”趙紅說。
編輯:熊子文 實習編輯 吳冰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