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給鄭州帶來了切切實實的改變,其中讓人感受最深的變化,非鄭州美麗的夜景莫屬。盡管鄭州市2002年已經在第一輪全國亮化高潮中有所行動,但技術進步和理念更新帶來了景觀照明的迭代。
鄭州市本次城市亮化開始于3月1日下發的《鄭州市2019年城市亮化提升工作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打造“中部一流,國內領先”城市夜景。目前,亮化提升工作基本結束,鄭州市的夜景面貌煥然一新。
“大玉米”亮化工程實施完畢后,項目負責人康衛江已經回到北京。他在電話中回憶起如意湖畔的見聞,“晚上我在如意湖邊,當‘大玉米’亮起的時候,等待燈光的人群一陣歡呼。”
【“大玉米”的點亮之路】
鄭州市本次亮化提升工作采取分段招標模式,北京良業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鄭東新區第三標段的優化設計和施工,主要包括“大玉米”和CBD內環28棟樓的亮化。
“千璽廣場亮化工程系統包括24萬顆點光源、168套光束燈和樓頂投光燈,配套燈光做了一套音響,在感受燈光效果的同時也能有音響體驗。”康衛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設計靈感來自嵩岳寺塔的“大玉米”結構特殊,呈圓柱塔形,這給施工帶來一定麻煩。
“大玉米”的亮化施工用了45天,從7月份正式施工算起,8月15日燈光開始點亮。據介紹,基于“大玉米”外挑檐造型的特殊性,點光源需要裝在樓體的外裝飾沿板上,而外沿板與主體結構之間通過鋼梁桁架連接,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不同于直面墻可以直接吊下來作業,‘大玉米’只能通過桁架,這種難度是很大的。”康衛江說。
在景觀照明行業,燈光是一種基礎設施,更被作為一種融入城市血液的符號。
在設計之初,燈光效果就包括當地的人文特色、地理風俗等,以光的形式表現出來。
康衛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種理念是用光來講述城市的故事。目的是給人們帶來夜間旅游的興趣,讓人們到這里來,并留下來,同時帶動服務業和商業的發展。
“比如‘大玉米’,我們在24萬顆點光源組成的媒體屏上,通過牡丹、龍等意象將河南的歷史、人文等元素用燈光的形式展示出來,在民族運動會期間,每晚都更新動畫的主題,針對賽事內容推送配套元素,這就是用燈光講故事。”康衛江說。
【 為何選擇的是“大玉米”】
北京新時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鄭東新區第一標段的亮化施工,包括藝術中心、會展中心、商務外環的30棟樓、龍子湖的10余棟樓等。
作為造型結構同樣特殊的藝術中心,施工也同樣面臨難度,比如藝術中心的玻璃景墻結構帶來的作業人員的固定問題、酷暑期間雙層玻璃外墻白天最高溫在60℃以上。
項目負責人周京介紹,藝術中心最高施工處40米,外墻是兩層玻璃組成的空間,相當于一個大的玻璃盒子。為解決封閉空間帶來的高溫難題,項目方選擇夜間施工,凌晨3點多天剛亮施工,上午10點就得收工,這也給工期帶來了一定影響。
由于CBD的地標均為改造項目,意味著很多鋪設管線會給外觀帶來影響,施工方需要盡量隱蔽管線,或者設法讓管線等與建筑顏色接近。比如藝術中心的部分點亮設施會噴上金色,防止白天效果突兀。
“CBD之前做過亮化,這次基本上沒有破壞原來的亮化,也沒有更改原來的亮化設計。”鄭州市城管局照明管理處新聞發言人王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東新區在亮化之初已經做出整體設計,但當時因為種種原因只做了內環一圈,這次是按照原來的設計進行提升,將整體設計補充完整。
王冰說,“大玉米”是鄭州市的新地標,有必要重新裝點。這次鄭州從適度原則出發,只選擇了“大玉米”做燈光秀。目前對未來的考慮是做好已建成的亮化設施的管理養護工作,讓夜景真正發揮應有水平,同時在鄭州市承辦的重大活動、重要節日設置燈光主題。
【點亮一座城市的契機】
回顧鄭州市這一輪的城市亮化,可以發現2019年的1月份和3月份政府層面部署了兩次亮化提升安排。不同的是,1月份更側重于即將到來的農歷新年節日氛圍的營造,而3月份的大規模亮化則關乎市容市貌的改善。
這背后的經濟背景是2018年鄭州取得了3個成就——GDP破萬億、人均GDP破10萬、人口破千萬,剛剛結束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也是本次亮化工程的一個重要契機。
事實上,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旅游城市亮化,很多重要的城市夜景亮化都將“大事件”作為重要時機,比如2015年杭州的G20峰會、2017年廈門的金磚會議、2018年青島的上合峰會等。
河南省照明學會秘書長姚凱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2015年杭州G20峰會以后,各城市對亮化的追求興起一個高潮。前期大家追求的是先亮起來,這幾年是將夜景工程多元化,向夜經濟方向靠攏。
“鄭州本次的夜景亮化提升工作,立足于鄭州市城市發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根據鄭州市之前建設的夜景現狀因地制宜。每個區的功能定位不一樣,鄭東新區重點亮化,其他區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三到五條道路,對兩側的樓體進行亮化。”王冰說,這次亮化考慮到,鄭州需要有一個相匹配的市容市貌,不能搞粗放的城市管理,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提供了一個契機。
據介紹,本次亮化工程有三個特點。一是東強,通過鄭東新區的CBD、龍子湖,金水東路、黃河南路、農業南路、平安大道、東風南路以及高鐵站周邊的夜景亮化,特別是“大玉米”燈光秀,演繹出鄭州的城市新面貌;二是西美,新建成的地標建筑奧體中心,西邊中原區、二七區的隴海路、中原路等的重要樓體進行了亮化,突出西邊建設成就和生態建設之美;三是中優,對主城區貫穿市中心的城市主軸,也就是“七橋一路”的亮化。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城管局照明管理處了解到,考慮到節約能源,鄭州市夜景照明分為一般模式、重大節日模式、深夜模式三種亮燈模式,“該發揮功效的時候最大程度地發揮,在平時就是正常亮燈,營造出美麗的城市天際線,深夜模式下就會相對暗下來,不會發出炫光擾民。”
事實上,早在2016年8月份,《河南省照明專項規劃》就已編制完成并通過評審。規劃的原則是優先發展和保障功能照明,消滅無燈區,做到路燈通亮,適度發展景觀照明。
這一原則也被王冰提到。他表示,這次亮化定的原則是,亮化工作是為了提升城市環境,夜景的建設應當與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功能定位相匹配,“這決定了鄭州市做夜景亮化時不會盲目攀比一線城市,可能一些城市做的亮化比鄭州好,是因為他們經濟水平、客觀條件等相對較好。我們需要本著因地制宜、節約、集約的原則來做。”
姚凱也認為,鄭州今年開始大規模做景觀照明,實現了景觀照明從無到有的第一步。未來兩三年需要更系統、更完善的規劃,實現從有到精的過程。
當我們驚嘆鄭州亮起來的時候,鄭州2000余棟樓體的燈光已經掀起了整座城市的狂歡。
無論是社交平臺的小視頻,還是實施亮化的公司、規劃統籌的政府部門、市場咨詢機構,他們都在探討這個新的話題,城市夜景亮化的概念開始被更多人注意到。
城市照明也由最早的功能性照明為主、商業綜合體為主,延展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層面。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識到城市亮化在城市形象和拉動消費方面的作用,夜經濟的課題也被頻繁提及。
【燈光與夜經濟】
“這次是把商圈作為重點來亮化的,比如CBD的丹尼斯七天地、國貿360等都是重點區域。重點亮化商圈,就是考慮燈光帶來的人流對商業的拉動。”鄭州市城管局照明管理處新聞發言人王冰說。
夜經濟在2019年成為熱詞,甚至上升為國家層面促進消費的舉措。國務院辦公廳8月份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鼓勵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游、休閑等緊密結合。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繼推出繁榮夜經濟的政策。
商務部一份調查顯示,北京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的夜間商業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額是在夜間實現的,廣州的服務業產值有55%來源于夜間經濟。
據RET睿意德華中區9月份剛剛發布的《鄭州夜經濟研究報告》顯示,鄭州市夜經濟消費類型主要以傳統餐飲和二場娛樂為主,業態檔次整體仍偏低;夜間活動區域主要依附于傳統商圈,整體較為分散,體量較小,功能相對單一;承載夜間經濟發展的商業配套不足,夜晚城市活力過早消失,等等。
上述研究報告提到,鄭州開始在夜景照明和亮化方面進行提升,下一步還需要在商業互動方面進行探索。
RET睿意德華中區總經理石俊東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夜經濟的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城市亮化是相對基礎、容易實現的方式。要想帶動夜經濟的發展,需要和商業消費結合起來,不能游人看完燈光就回家睡覺。有種做法是結合室外的夜市、“集市”等活動,比如澳門的美食節就是在澳門塔下面做的,夜景旁邊就有餐飲小吃類的消費。
“CBD的燈光秀做得很好,但是目前來看和商業的互動不足,很多人看完燈光秀可能就走了,沒有與周邊的丹尼斯七天地產生更多有效聯動。”石俊東認為,鄭州需要一個大型的城市休閑區,鄭州還沒有大體量的步行街區,比如上海外灘旁邊就是南京東路。這與前期城市規劃有關,但是現在鄭州還有機會,可以適當增加劇場、文化秀、演出等餐飲消費結束后的“第二消費場景”。
可喜的是,政府層面已經開始規劃成規模的休閑街區。在9月11日舉行的二七商圈發展研討會上,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二七區圍繞二七商圈發展,投入19.3億元整體拆除了亞細亞酒店、二七賓館,騰出36畝土地擴建升級二七廣場;計劃將二七路改為步行街,與德化步行街有機連接,形成全長1200米的商業步行街。
“鄭州的夜經濟潛力很大,燈光亮化帶來的夜經濟可以提升消費,增加城市活力。”姚凱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次夜景亮化使鄭州的整體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兩三年內,鄭州的夜景應該會結合城市發展有進一步的優化和深化。
【景觀照明行業的發展】
無論是城市展示出的直觀燈光效果,還是以燈光所輔助的夜間經濟,背后都離不開景觀照明行業的發展。景觀照明行業是一個小眾行業,直到夜間城市景觀照明被廣泛關注的現在,這個行業也未被更多人關注到。
景觀照明是照明行業的一個分支,區別于通用照明、顯示屏、汽車照明等。據華創證券數據顯示,景觀照明發展迅速,2018年景觀照明產值1007億元,同比增長26.5%,占整體應用市場的16.6%。
“照明行業近幾年是上升期,一、二、三線城市都在做景觀亮化照明,行業在快速發展,一級資質的公司也越來越多。”周京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體現公司實力的兩個資質是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施工一級資質、照明工程設計專項甲級資質。這兩個資質此前在整個建筑行業算小眾,但這幾年很多單位越來越重視,目前全國擁有“雙甲資質”的公司有100多家,不算很多,但是較之前已增長了很多。
河南新中飛照明電子有限公司(簡稱“新中飛”)是河南兩家擁有這兩項資質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營銷總監李培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區域照明行業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擁有“雙甲資質”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深圳。河南照明行業發展相對滯后,此前偏重于功能照明。最近幾年政府開始考慮景觀照明,最大的動作就是今年鄭州市的亮化工作。
事實上,景觀照明尚無明確的行業規范,在光污染和能源消耗方面也一直受到關注。
長期以來,照明行業以功能性照明和商業綜合體照明為主,即使是行業靠前的幾家設計公司,在城市景觀照明方面也在一步步摸索前進。
從這個角度來說,景觀照明仍處于起步階段,但現在隨著LED產業的發展,照明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周京認為,LED行業的發展也推動了照明行業的發展。新的LED產品亮度高、體積小、樣式多變。這種產品的出現也給照明行業帶來很多手法的變化,比如原來可能需要考慮燈具的體積、樣式、壽命等,但是現在隨著LED燈具的應用和成熟,可以讓設計師有更多的發揮余地,包括定制不同類型、形狀的燈具等。
【亮化和光污染的難題】
“實話實說,光污染還是有的,因為本身暗和亮是相輔相成又互相矛盾的,亮得過了就是污染。但是亮化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我們只能從技術和產品上控制光污染和能源浪費等問題。”周京說,行業標準方面,國家的標準主要是對道路照明、辦公室等功能性照明,但是對于景觀照明沒有嚴格的標準。目前行業在制定標準,有研究機構在編制景觀照明的標準中,就考慮到了炫光、節能等問題指標和參數。
關于鄭州市城市亮化中的這兩方面問題,王冰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亮化工程設計之初,主管部門針對“光污染”問題下發了設計導則;燈光調試階段,專家組的技術人員對照明的方向和角度進行一一把控,發現問題后及時處理,避免出現炫光擾民的情況。
據王冰介紹,為節約能源,目前主管部門正在牽頭制作鄭州市的夜間亮燈時間表,先由專家組結合各區居民反饋的意見,再結合鄭州市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初稿,審核完畢后會下發最終的時間。此前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期間亮燈時間會到晚上12點,目前一般時間是夜間11點~11點半滅燈。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被提上日程,新的技術也被應用到照明行業。新中飛一位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城市景觀照明可以做到整座城市的燈光統一聯動,通過控制中心來控制所有燈光的明滅。此外,傳統照明的路燈燈柱未來也可能被賦予5G基站等功能。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鄭州市也在建設市級的夜景集中控制平臺(集控平臺)。
這個平臺將鄭州市2000多座樓宇的燈光劃分為三級管理體制,第一是以樓宇為單位的自我控制,第二是各區的區級集控平臺,第三是市級的集控平臺。全市聯動是比較前沿的技術,目前鄭州市各區正在調試,市級的集控平臺預計年底前建成。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