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厚重的城市,被譽為黃金之都、黃河明珠、天鵝之城。沒錯!它就是三門峽。
9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黃金產量連續35年全國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說起三門峽,不得不提這里令人矚目的成就,據介紹,三門峽是新中國萬里黃河第一壩的誕生地,開創了共和國水利史上“五個第一”的壯舉,被譽為中國水利專家的搖籃。
三門峽還是全國最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之一,產量連續35年穩居全國第2位;全國最具前景的新型鋁材料基地,建成后的寶武鋁業可有力填補國家高端鋁材的空白,全國最完整的鋁工業產業鏈將在三門峽應勢而生;全國最重要的銅箔生產基地,高檔銅箔產量已占到全國市場的29%;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全省唯一冠名煤化工的產業集聚區在這里落地生根,煤化工產業已從初級產品向高檔生活用品延伸;全國重要的蘋果生產基地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最豐富的地市之一,蘋果生產面積、產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7、第6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達19種。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70年來,三門峽發生了巨大變化,生產總值從1957年建市初期的1.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528.1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101元增加到67294元(10169美元),城鎮化率從11.6%提高到56.29%,建成區面積從8平方公里拓展到如今的65平方公里、人口從6.13萬人擴大到52.1萬人,實現了從豫西邊陲小鎮到基本現代化的“美麗天鵝城”的歷史性轉變。
這里計劃今年生產2萬輛高速電動轎車
另一方面,三門峽堅持“改舊”與“培新”同向發力,黃金、鋁、煤及煤化工等傳統支柱產業脫胎換骨式改造成果凸顯,寶武集團、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黃金等一批大企業紛紛落戶三門峽;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速增效,新材料產業體系在全省地級市中領先;蘋果、大棗、核桃、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組織化和品牌化運營持續提升。
同時,堅持“引大”與“培強”同步提升,簽約落地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央企33家,引進了一大批重點項目,寶武鋁業、國投金城黃金冶煉等一批投資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項目相繼投產或即將運營,“黃金之都”“中國銅箔谷”“高檔鋁材基地”正在發力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26億元的速達電動汽車項目獲得河南省首張、全國第11張新能源汽車牌照、目前全國第7家新建新能源汽車量產生產企業,填補了河南省沒有高速電動轎車、沒有自主品牌基本乘用轎車的空白,今年6月首款車型正式投放市場。2019年計劃生產2萬輛、產值30億元,三年內實現年產10萬輛,為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門峽被評為首屆“魅力中國城”十佳城市
合作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三門峽發揮區位交通、產業文化等優勢,通過自身建設和協作發展來推動開放水平,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通關體系不斷完善,建成了三門峽海關、省級黃金貴金屬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口銅精礦檢驗檢疫試驗區,保稅物流中心、河南自貿區三門峽開放創新聯動區的申建有序推進,“一站式”通關和電子口岸建設深入發展。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日益增強,著眼建成先進制造業基地、物流基地、旅游目的地等“三地五中心”,著力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市”,浩吉鐵路營運中心落戶三門峽,境內“六縱六橫”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全國重要的大宗礦產品物流基地、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進展順利,去年在三門峽進出的銅精礦、鋁礬土、煤炭等大宗商品2600萬噸;還被評為首屆“魅力中國城”十佳城市。
在省際區域協作方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加強協作發展、共筑開放平臺,增強了開放型經濟實效。
去年,三門峽公眾安全感全省排名第1位
脫貧攻堅是全社會都關心的大事,2016年以來,三門峽共減少貧困人口11.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上半年的8.43%降至2018年底的2.22%、預計今年底將降至0.68%,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金融扶貧“盧氏模式”在全國推廣。
民生方面,三門峽中心城區“爛尾樓”、不動產登記、“七大難”問題加速解決,著眼打造黃河金三角地區高等職業教育中心,將形成聚集5萬人左右的高等職教園區;2018年,三門峽公眾安全感全省排名第1位。
在生態環境問題上,三門峽空氣優良天數、PM10、PM2.5等指標控制成效連年位居全省前列,全面系統高質量推進小秦嶺和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工作,在全省率先出臺《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7%、位居全省第1位。
編輯:熊子文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