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逐步推進、房地產品質時代的來臨,傳統建筑業面臨轉型升級,政府的政策引導之下,裝配式建筑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一片萬億級的市場已然呈現,與之同時進入行業視線的,是一家在全國布局+全產業鏈發展戰略下推動規模化效應的行業企業。
10月14日,全國60多家知名媒體走進筑友智造,了解建業集團旗下第五大產業板塊,也是國內首家專注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上市公司的發展主張。
建業旗下第五大集團產業板塊
信息顯示,筑友智造科技產業集團(或筑友智造)是一家專業提供智慧建筑整體解決方案的運營商,同時從事智慧建筑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旗下擁有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00726.HK),注冊資本30億元,總部位于湖南長沙。
2019年7月22日,建業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胡葆森先生已透過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河南弘道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5日與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 中民投)訂立股權轉讓協議,以代價人民幣16.5億元收購中民筑友智造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民筑友”,已更名為筑友智造)約63.5%股權,內部重組完成后,胡葆森先生所全資擁有的恩輝投資有限公司將成為中民筑友的控股股東,間接持有其已發行股份約63.5%。
在會上,胡葆森先生表示,收購后,中民筑友將改名為筑友智造,其在長沙的研發基地、生產的基地只會加強、不會遷移。
收購發布會后,筑友智造正式成為建業旗下第五大集團公司板塊。據了解,筑友智造正快速融入建業,內部各板塊進行了大量的互訪、學習,通過相互融合,目前內部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成果,未來筑友智造將在建業新藍海戰略下,與建業集團旗下其他板塊一同發揮有力的協同效應。
10年裝配式建筑達30%,萬億藍海新產業
在當前,城市建設集約程度不高、城市建設中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根據行業相關數據測算,未來這將是一片萬億級的藍海市場
巨大機遇之下,是全行業面臨的挑戰。行業標準化體系缺乏,企業沒有核心技術、成本居高不下,都是困擾建筑工業化企業發展的普遍問題。
筑友智造作為全國第一家專注于建筑產業現代化的上市企業,通過全產業鏈條技術體系打造和快速全國布局,直擊困擾行業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已投產10個科技園,已布局22省48城
建筑工業化是一個集中度非常低的行業并且工藝相對復雜,可以說如家居、汽車等制造業一樣,是從事建筑的制造業。就像汽車與空調一樣。
目前國內建筑工業化發展還有一個瓶頸,即房屋建造成本相較于傳統建筑要高,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沒有形成規模,只有生產基地達到一定數量,讓規模化的效應顯現,把成本攤薄,利潤才能顯現,因此規模化是必經之路。
目前筑友智造已在長沙、衡陽、惠州、南京、合肥、佛山、湘潭、焦作、杭州、昆山10地落地投產了綠色建筑科技園,其中長沙科技園是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焦作綠色建筑科技園在2019年8月被河南省住建廳認定為升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公司已在全國22省48城實現了產業園布局,力爭在未來做到全國規模第一。
EMPC模式,以全產業鏈技術支撐更優產品
在筑友智造看來,裝配式建筑改變的不僅是生產方式,而是整個建筑產業鏈的運作方式,要發揮裝配式建筑快、省、好的效果,就必須要讓整個環節都采用裝配式建筑的思維和方式,設計、生產、建設等環節形成高效協同,這也是筑友智造實現裝配式建筑成本更低的方法之一。
筑友智造采用全產業鏈的運營模式,一方面打造全產業鏈的技術支撐,其經過5年研發創新,形成了擁有完全知識產權且領先行業的五大技術體系,涵蓋設計、制造、建設、材料、信息化等重要環節,共同為業務全產業鏈的協同提供技術保障。
另一方面,筑友智造在行業首倡了EMPC模式(裝配式建筑工程總承包),該模式在傳統總承包(EPC 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裝配式建筑科技創新,新增了“M”( Manufacture)“制造”環節,在設計、制造、物流、裝配等各個環節均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打通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提供各類型建筑的整體解決方案,具有“高品質、短工期、低成本”的優勢,讓裝配式建筑真正做到好、快、省。
以該模式服務的中國V谷一期核心節點工程——馬欄山文創產業孵化園項目為例,在這一模式下筑友智造的設計、制造、建設等板塊充分發揮產業鏈協同優勢,快速形成方案、快速圖紙設計、快速土地平整、快速進場施工,6個月閃建2.8萬┫,實現精裝交付,相比傳統建造方式節省了約30%工期,創造了媒體贊譽的“馬欄山速度”。
工期的節省對于地產開發而言,意味著更快的資金周轉和回籠,能節省大量的資金成本,目前EMPC模式已服務全國40多個項目,累計施工面積超600萬平米。(郭繼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