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文/圖
不帶手機,不帶卡,12月3日鄭州地鐵進入全線刷臉乘車時代。
繼今年9月27日,鄭州地鐵1號線及14號線一期開通刷臉乘車后,12月3日,鄭州地鐵2號線一期、5號線及城郊鐵路一期也開通刷臉乘車。鄭州地鐵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線網可以刷臉乘車的地鐵網。河南商報記者親測,乘客只需要在閘機前抬頭看鏡頭,識別過程不超過1秒鐘,非常迅速。
刷臉,在鄭州不僅能乘地鐵,還能下館子、逛超市……
這是一個“憑臉”吃飯的時代
“我出門都不用帶錢,刷臉就行!”曾經,這個描述四海之內皆“兄弟面子”的段子,如今已經逐漸成為現實。
除了刷臉乘鄭州地鐵,在龍門石窟等景區可以刷臉入園;在阿利茄汁面等飯店可以刷臉吃飯;在世紀聯華等大型商超刷臉可以隨便買買買;夜深人靜,在街頭的無人售貨柜前刷臉能買泡面……
刷臉已越來越無所不能,根據《2019年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成為刷臉支付的“元年”,刷臉支付用戶將達到1.18億人,到2022年將突破7.6億人,屆時將取代掃碼支付成為主要支付方式。
面對刷臉支付這一龐大市場,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刷臉支付設備“蜻蜓”;3個月后,微信也發布了刷臉支付設備“青蛙”;今年10月,中國銀聯聯合60多家銀行共同發布“刷臉付”。其實,刷臉支付未來不只是“三足鼎立”,京東、美團等也曾表示對刷臉支付躍躍欲試。
據媒體公開報道,招商銀行也在研究人臉識別技術在銀行業務中的應用,目前已推出了刷臉取款、刷臉轉賬、刷臉支付等功能。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還將刷臉技術應用到了ATM上,實現“刷臉取款”。
不用掏出手機,刷臉支付贏在便利
在追求“事變簡單、人變懶”的時代,“方便快捷”已成支付技術革新重要目的,而刷臉支付無疑符合這一需求。
從鄭州街頭目前的刷臉支付設備看,在賬單出現進入支付環節后,最便捷的刷臉支付只需要消費者將臉正對屏幕就可以完成,略微復雜的也只需要再輸入一下手機號碼,整個過程都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無需掏出手機、調出收款碼,不會遇到手機卡頓、無網絡、電量低等麻煩。
為了讓消費者適應刷臉支付,“蜻蜓”、“青蛙”今年也在鄭州推出一些活動,諸如隨機立減、會員日打折等。
目前對接入刷臉支付的商戶,支付寶、微信相關業務人士表示,還是有一定篩選的:連鎖品牌的商超、餐飲店面優先考慮。而且商家需要投入刷臉的特定設備,成本在300元左右,價格高于100元左右的掃碼盒子。
“今年4月份就裝上了刷臉支付的設備,但平時主動要求用的客人并不多。”桐柏路上魏家涼皮的店長說,只有在有活動的時候會主動推一下,一般客人還是使用掃碼支付功能。世家聯華冉屯路店也較早接入了刷臉支付,但河南商報記者12月3日在結賬通道觀察發現,使用者連十之一二都難以達到。
“刷臉”到底安全不?
不嘗試刷臉的原因很多:有人嫌開通麻煩,有人覺得無法面對不開美顏的自己,而更多顧慮則來自安全。
據《信息時報》此前報道,嘉興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的四名學生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個測試。他們用一張打印的大頭照,來測試能否通過豐巢剛剛啟用的人臉識別技術打開快遞柜。結果,有學生用母親的大頭照順利打開了快遞柜,并取走了快遞。這一段測試視頻很快爆紅網絡。10月15日,豐巢智能柜官方回應,目前“刷臉”取物只是在進行小范圍測試,在收到部分用戶反饋識別問題后已經下線,將繼續完善功能。
采用2D人臉識別的豐巢快遞柜輸給了小學生,而更加先進的3D人臉識別技術也并非無懈可擊:蘋果公司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大規模應用在手機解鎖后,相繼爆出雙胞胎誤識別、同事誤識別、閨蜜誤識別、情侶誤識別等安全事件。
支付寶在發布刷臉支付時,螞蟻金服曾表示刷臉支付只存在百萬分之一以下的風險率。這也意味著,盡管目前刷臉支付都號稱安全方面級別更高,但依賴于算法的人臉識別,還是存在小概率的偶然事件,無法做到100%準確。
過于便捷的刷臉支付,有時候可能出現“誤操作”:你的臉只是路過,就被扣款了,也就是“刷臉支付不能體現支付意愿”的安全問題。為此,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改進了刷臉支付業務流程,在進行人臉識別過后,出現了“確認支付”或是輸入手機號碼后四位的按鈕,以此來體現消費者支付意愿。
還有一些人害怕自己的臉部信息被泄露,在上述超市里,一位拒絕使用各種刷臉技術的高先生稱,賬號密碼可以隨時修改,但“臉是唯一的,如果泄露也沒法像換密碼一樣換一張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曾表示,針對刷臉支付監管部門應該盡快出臺相應的法規,對其加強監管,減少刷臉支付的安全隱患。
鄭州地鐵刷臉乘車小貼士
1.手機下載并注冊鄭州地鐵·商易行App
2.打開后進入支付方式頁面,開通支持刷臉乘車的免密支付方式(目前僅支持龍支付、微信支付、會員錢包等)
3.在乘車頁面開通“刷臉乘車”,錄入臉部信息
4.乘坐地鐵時,通過帶有人臉識別設備的閘機通道,讓PAD進行一次人臉核驗進出閘機即可
(見習編輯 王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