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在全球貿易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今年我國的外貿表現受到媒體廣泛關注。去年我國進出口總額超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今年又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對此,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發布會現場表示,今年以來,商務部認真落實“穩外貿”工作部署,實現了外貿進出口的逆勢增長,穩中提質,發展態勢好于預期。一是規模上穩中求進。1~11月,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了28.5萬億元,同比增長2.4%。預計全年的外貿仍將穩定在30萬億元的規模。
有信心保持外貿穩中提質
李興乾進一步指出,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國出口增速高于全球主要經濟體整體水平。
二是質量上持續提升。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快速增長,集成電路、醫療器械出口增速高于整體,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了20%。三是結構不斷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更趨合理、均衡,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達到了29.3%,商品結構升級,機電產品的出口占比達到58.4%。企業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出口占比達到了51.4%,成為我國出口的第一主體,是名副其實的“半壁江山”。
關于明年的外貿發展環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李興乾對此表示,從國際市場看,需求增長乏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合組織將明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下調至2.9%,世貿組織也下調了全球貨物貿易量的增速預測。從國內看,中國外貿發展基礎穩固,韌勁十足,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充沛,我們有信心保持外貿穩中提質。
外貿規模40年增長223倍
同時,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發布會現場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09年我國成為貨物貿易出口第一大國,2013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貿易總量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擴大到2018年的4.62萬億美元,增長了223倍。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與一些國家相比,我國外貿在產業基礎、創新能力、市場主體、國際經貿規則制定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差距,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增強。”任鴻斌說。
任鴻斌介紹,商務部會同29個部門和單位,針對制約我國外貿發展的突出問題,研究起草了《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報請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指導意見》是新形勢下指導和引領我國外貿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充分發揮外貿對國民經濟發展全局重要作用的綱領性文件,具有鮮明的戰略性、指導性、方向性和前瞻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見習編輯 劉夢鴿 王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