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青年企業領袖的新征途:高管聲譽即企業資產
近日,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對女兒的一番夸獎,成為輿論熱門話題。
劉永好表示:“我女兒劉暢很能干,我交給她的時候一個上市公司市值才不到300億,現在900多億了,用市值來看,這是評價進步的體現,是的,她很能干,其實背后是什么?一大批,大概是三十來歲的人走上了管理崗位。”
這或許也在宣告,新一代上市公司接班人正迅速崛起,大有長江后浪推前浪之勢。
那么,這些上市公司新接班人是否有能力扛起這份重擔,市場輿論對他們接班成效到底如何評價,輿論對他們的評價將在多大程度影響上市公司市值與股價表現?
南財AI新聞實驗室對年齡在35歲以下的上市公司董監高的正面、負面、中性輿情進行測算,最后出爐10位表現出眾的高管,他們平均年齡為33歲,并且在5563位上市公司董監高中,他們的聲譽資產凈值在全市場中均排進前1000名。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10名的上市公司青年企業領袖中民營企業占80%,他們的聲譽資產平均凈值分均值也是最高,為8.98分。
這背后,一方面凸顯民營上市公司的接班壓力更高,隨著越來越多創一代面臨退休,他們迫切希望子女能順利接手父輩留下的產業,并將這份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顯示民營企業相當重視打造“接班人”的個人品牌魅力,由此博取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業務成長的更多認可,以及對接班人持續做大做強企業的更多信任。
高管聲譽是企業資產
針對這10位最具影響力的青年企業領袖個人履歷與公司所處行業分析,他們統領的公司覆蓋醫藥、互聯網、房地產等多個行業。而這些行業恰恰在這些年呈現較大的波動性,比如房地產行業持續受到調控政策沖擊,互聯網則從“燒錢+野蠻成長”時代轉向“盈利+精細化管理”時代,醫藥則受益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呈現新的成長空間,因此這些青年企業領袖也意識到,需要適度增加個人的聲譽資產凈值,一方面以此拓寬人脈資源與市場影響力,為企業擴展業務范疇擺脫行業沖擊實現更高水準成長創造空間,另一方面則可以贏得來自資本市場的更多加分項,作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項重要策略。
其中,前三名高管聲譽資產凈值超過10。藍黛傳動總經理朱俊翰排名第一,以17.147遙遙領先于其后人選,2019年朱俊翰還被授予“2019年度渝商”稱號,目前,朱俊翰帶領藍黛傳動進軍高端零部件市場,推動企業成為重慶為數不多的乘用車核心零部件制造的民企。
因此可以看出,朱俊翰遙遙領先的個人聲譽資產凈值,一方面能為企業轉型布局高端零部件市場創造不少無形的品牌影響力效應,另一方面也給自己增加很多人脈資源,讓企業轉型發展升級換代走得更快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前10名里還有2位“90后”現身,即長春經開董事長吳錦華排名第四,他是唯一一位負面和中性輿情為0分的董監高。而年齡最小的為大禹節水董事長王浩宇(28歲),2019年,他被福布斯中國評選為30歲以下精英。
這表明“90后”也開始逐步扛起接班上市企業的重擔。當然,這也引起資本市場一些機構的擔心,相比“80后”,“90后”顯得更有拼勁與活力,但相應的企業管理經驗與人際交往積累經驗相對薄弱。
所幸的是,青年高管的美譽度與其公司受到市場青睞度并沒有呈現正相關性。前四名高管中3名所對應的公司近一年股價平均跌幅為20.94%。而位列5-10名的董監高所對應的公司股價表現優良,平均漲幅為10%。這背后,主要是當前企業股價表現與其所屬的行業景氣度高低存在著必然關系,換言之,這些接班人的個人魅力還沒有成為上市公司股價表現靚麗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這些接班人的個人魅力與個人品牌形象日益完善,影響力日益巨大,他們對上市公司市值與股價表現的影響力會逐步增強。
創二代們“有備而來”
南財AI新聞實驗室統計還發現,前10名非國企企業中,有9家是二代身份接班,其中2家是非本企業的二代接班。
這似乎也預示著一種新趨勢,即二代積極接班上市公司家族企業同時,一些開明的創一代也在考慮引入年輕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一方面扶持企業繼續做大做強,另一方面等待子女在某一天回心轉意,回歸家族企業扛起企業傳承重擔。
當然,通過對這些接班人的職場履歷分析,很多上市公司青年企業領袖在接班企業管理決策大權前,已經在其他機構擔任要職,積累了大量企業管理經驗與深厚行業洞察視野,比如熊偉擁有英國謝菲爾德學習營銷專業的經歷。回國之后,熊偉并沒有直接進入羚銳制藥,而是進入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擔任總經理助理一職。一年之后熊偉回歸羚銳制藥,曾擔任市場部總監、總經理助理、羚銳制藥副總經理等職務。
露笑科技的二代接班人魯永,2005年7月在諸暨市露笑電磁線有限公司擔任拉絲工、包漆車間工作;2006年2月起任露笑集團有限公司及諸暨市露笑電磁線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部長,諸暨市露笑電磁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諸暨露笑特種線有限公司監事。
這些創二代在接班企業后表現不錯。比如在吳錦華的帶領下,2018年長春經開凈利同比大增984.97%。而在熊偉擔任貼膏劑銷售部副總經理期間,羚銳制藥貼膏部銷售收入實現每年30%的增長。
這表明,相比此前創一代在企業傳承環節讓子女“匆忙上陣”,如今他們變得更加理性,寧愿讓子女在外面多走走,多看看,多學學,多見識見識,再回到企業擔任要職,整個企業傳承的順暢度高出很多,就另一個角度分析,這些擁有豐富職場閱歷的創二代與上市公司青年領袖們,也從以往工作經歷中了解到個人魅力對企業成長所帶來的巨大推動作用,因此他們也樂于持續提升個人的聲譽資產凈值與品牌美譽度,助力企業在未來轉型發展產業升級過程走得更快更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編輯 劉夢鴿 王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