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作為中醫藥大省的河南如何向中醫藥強省邁進?中醫藥企業如何轉型升級?河南商報記者專訪省政協委員、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馮國鑫。
現狀:河南雖然是中醫藥大省,但與中醫藥強省還有距離
河南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發祥地,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我省中藥材品種達2700余種,種類和儲量均居全國前列,“四大懷藥”“八大宛藥”“禹八味”等享譽海內外。
據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數據,近年來,我省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醫療、教育、科研、管理體系,現有中醫醫院587家(其中省級醫院5家)、開放床位8.17萬張,在全國率先實現“縣縣有中醫院”,1800多家鄉鎮衛生院建成了中醫館;建成9個國家中醫藥局三級科研實驗室,6個國家中醫藥重點研究室,6個省重點實驗室、5個省工程技術中心,設立了河南省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現有中醫藥從業人員9萬多人。
不過,河南雖然是中醫藥大省,但與中醫藥強省還有些距離。據《河南工業發展報告(2018)》統計,省內中醫藥企業數量不少,但大個頭企業較少,營業收入沒有超過50億元的,與廣東白云山、云南白藥等幾百億級企業相比,實力偏弱。
建議:建立傳統中醫藥特色的質量標準體系,鼓勵龍頭企業進行并購重組
馮國鑫向河南商報記者提供一組數據,以羚銳制藥為例,企業2017年全年、2018年全年及2019年三季度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7.21%、11.77%、23.05%,2019年三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2.6億元,已超2017年全年數據。
“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季度中藥行業營業總收入雖然實現了同比12.00%、18.78%、11.99%的增長,但凈利潤增長速度卻呈下降趨勢,分別為9.79%、-2.89%、-4.92%,指標上均遠遠落后于整個醫藥生物行業。”馮國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馮國鑫認為,縱觀整個中藥行業,大部分中藥企業并未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此,馮國鑫建議,建立符合傳統中醫藥特色的質量標準體系,支持中藥產品特別是中藥保護品種進入國家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進行并購重組和中藥開發研究,提升河南中醫藥企業的競爭力。
為民企紓困,去年的提案“照進”現實
去年兩會,馮國鑫把“降低金融風險,建議成立紓困私募基金”寫進了提案。
當時,馮國鑫建議,先由河南省委、省政府做頂層設計,省金融監管部門牽頭,組織我省各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對接省、市級財政部門,進行紓困基金的架構設計和發起設立,并對全省上市公司進行深入調研,量身定做紓困方案,助力我省上市公司化解風險、做大做強。
2019年春季,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企業紓困幫扶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設立紓困幫扶基金,有條件的市、縣級政府可結合實際,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一企一策的原則,參照財政出資引導和廣泛募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資金的思路,設立紓困幫扶基金,以市場化方式,通過股權或債權方式對發展前景良好、暫時處于困境的企業予以救助。
今年,對于民企紓困,馮國鑫又有怎樣的想法?
去年,企業“暴雷”事件經常見諸報端。“暴雷就是破泡沫,風險自然而然就釋放了出來,此外,很多沒有出問題的企業也都在降杠桿,讓危險沒有出現。”馮國鑫說,“企業自身在降杠桿,政府主動引導紓困,事實證明,救活了一些還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
企業發展:“中醫藥”是存量資源,只有并購這一條路
去年兩會時,省政協委員、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馮國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羚銳制藥將通過努力,“使公司市值能夠突破百億元大關。”
一年過去了,羚銳制藥這個目標完成得咋樣?
截至1月8日收盤,羚銳制藥每股報價10.03元,市值57億元。據羚銳制藥2019年三季度年報,凈利潤為2.61億,已超過2018年全年凈利潤。
“去年初,我們股價大概是8塊錢,到現在都漲到10塊錢出頭了, 我們的市值增長還是比較可觀的。”談及股價上漲的主要的原因,馮國鑫解釋,“企業內生發展比較好,貼膏劑和內服藥加起來凈利潤水平保持穩定增長。此外,北上資金的買入,對羚銳制藥也是一種利好。”
馮國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多年前,羚銳制藥就組建了自己的營銷團隊,因此受“兩票制”影響較小,此外,去年,羚銳制藥成立了營銷公司,整合內部營銷資源,提高工作了效率。
下一步,羚銳制藥會怎么做?
馮國鑫說:“中醫藥是一個存量資源,對于我們而言,如果想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只有并購這一條路。”(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