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這,或許是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自2015年10月以來,一直堅持做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的考量。
2020年1月8日,《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暨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鄭州舉行,為我們揭曉了省內哪些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
排名:
河南城市可持續發展,鄭州、許昌、洛陽排前三
河南正處于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預計未來15年內,還將有2000萬農民從農村遷入城市。
如何使城市在吸納人口和產業的同時,還能保證環境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15年10月以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和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共同組成了中美合作研究團隊,制定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調查問卷》,問題共計5個部分,300多個小選項。該指標體系把排位標準差法、專家打分和公眾意見相結合,不但對所有城市從經濟、環境、社會、治理四個維度進行逐年排名比較,而且對每個城市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也進行了逐一研究,為河南城市的整體管理和單個城市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全方位的參考借鑒。
2020年1月8日發布的《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20190)》,是課題小組推出的第四次報告。
四年來,河南省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發展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中,第一梯隊為:鄭州、許昌、洛陽、焦作、鶴壁、漯河;第二梯隊:濟源、濮陽、開封、三門峽、安陽、新鄉;第三梯隊:平頂山、商丘、駐馬店、周口、信陽、南陽。
報告認為,河南省可持續發展較好的有鄭州、洛陽、許昌。
鄭州市連續4年綜合排名均為第1位,洛陽波動均在前3位次,許昌市近年來連續上升為第2位次。
此外,平頂山、開封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有較大提升,而信陽、新鄉、濮陽近年來排位有下滑趨勢。
商丘、三門峽近四年波動較大,而鄭州、洛陽、濟源、駐馬店、南陽近年來波動較小。
分析:
許昌這匹“黑馬”,為何超過了洛陽?
?從這次的綜合排名來看,許昌的位次超過了洛陽,排在第2。
原因何在?
報告分析認為,從總體上來看,河南省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較好的城市,都在以鄭州為中心的周圍。鄭州的經濟能力毋庸置疑,而許昌緊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借助港區的發展,近年來經濟增長迅速,帶動了環境、社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也緊追沿海先進服務經驗。
從經濟維度上看,河南省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市是地處中部的鄭州、許昌和洛陽。其中,許昌市制造業近年來發展較好,整體效率高,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許昌市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發達的制造業和民營企業使得許昌市的GDP增長率為8.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第二產業生產總值比重為93.57%,在全省范圍內明顯占優,規模效益提高了許昌市經濟質量的總體水平。在全省經濟可持續排名中,許昌排第2,洛陽排第3。
從環境可持續發展維度分析,2018年河南省環境質量較好的城市是漯河市、鶴壁市、濮陽市和許昌市。這些地區輕工業和農業比重高,有一定經濟實力進行環境治理。其中,許昌市的廢水排放總量較低,且在環保支出中投入較大,因此環境質量相對較好。在環境可持續排名中,許昌在全省排第4,洛陽則排第14。
從環境、經濟、社會、治理四大分類指標看,2018年河南省18個地市具有明顯不均衡特征,其中,均衡度和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有許昌、濟源、三門峽,存在發展明顯失衡的是鄭州、鶴壁和漯河,即存在在全省排名靠前的維度,同時也存在顯著的弱項。
建議:
許昌應加快重點工業向集約化綠色化發展
這次排名中,許昌市整體來說可持續發展度排名靠前。
但在環境可持續中,由于是工業強市,對于企業排放的各種污染物,許昌市并沒有做到有效的控制,使得環境負面影響較為突出。報告建議,許昌市環保部門仍需要加大環境污染督察和控制的力度,加快重點工業向集約化綠色化發展。
經濟方面,許昌市第三產業占比過小,產業結構并沒有達到最優狀態,在深化工業化改革的同時,文化旅游、信息服務和物流業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另外,根據資源類可持續指標中的排名,建議重視教育等公共事業的發展,加大對勞動力就業的重視度,實施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等專項行動。
社會治理方面,許昌市還需繼續優化商務和政務環境,提升公眾的參與意愿和能力,保障中小企業經營者的權益。(來源:河南商報 編輯: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