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一過,年味就更濃了。
一個月前,河南商報聯合豫發集團、錦榮公益社、錦榮國際輕紡城發起第九季《暖冬》公益活動,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報道了10多個溫暖的故事,得到了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的參與。
臨近春節,這里有一份關于《暖冬》的回憶錄,這個冬天,感謝有你。
2019年12月14日
2019年12月9日,在周口市太康縣板橋鎮的西張小學,河南商報記者見到了40多名鄉村小學生。他們沒有好的課桌,坐的凳子也是用鐵絲加固過,修了再修。《暖冬》報道后,短短5天,就給孩子們籌集到了58套嶄新的桌椅、60套新書包、文具、教輔資料等學習用品。
孩子們用上新的課桌椅,再也不怕褲子被磨壞了。
2019年12月18日
一名剛剛出生的女嬰,被遺棄在開封市杞縣的農田里。幸運的是,她被一位村民發現,接下來,村民、民警、醫院以及民政部門先后展開了救助,在深冬的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場愛的接力。
因為早產且先天腸道患有疾病,這名女嬰還需要在醫院救治一段時間。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方式對她表達了關愛,民政部門也希望她的父母能夠早日來認領。我們衷心希望,女嬰能夠早日康復、早日回家。
2019年12月21日
第九季《暖冬》欄目也將目光聚焦在十幾位高齡孤寡老人身上。河南商報聯合豫發集團、錦榮國際輕紡城、錦榮公益社、中部電商港黨支部特開啟暖冬圓夢之“溫暖二七行”活動,為17位孤寡老人送去精心準備的棉被。難得的是,其中,有7位平均年齡已經達70多歲的老人,仍然在做志愿者,服務養老事業。
已經78歲的張桂欣還對河南商報記者說,老人之間互相照顧,才能讓年輕人騰出手來多為國家出點力。我們得為這些老人點贊!
2019年12月24日
中緬混血雙胞胎,一出生就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對于在駐馬店打工的農民工鐘豆(孩子爸爸)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暖冬》報道了這個家庭的故事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好心人紛紛聯系河南商報,希望給這個尚處“寒冬”的家庭,送去一點點幫助。鐘豆家鄉的媒體楚天都市報,也與河南商報展開聯動。還有好心人一次性轉款9999元,為這對可憐的兄弟送去治療的希望。
2019年12月30日
李建會是洛陽嵩縣的一個普通農民,2018年4月,他的大女兒被查出得了尿毒癥,同年9月,小兒子被診斷出白血病。即使生活看不到方向,這個黑瘦的農村
漢子依然不放棄,他說:只要我活著,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作為父親的那份堅毅在李建會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暖冬》報道后,很多人送來了祝福和幫助,鼓勵這位父親不拋棄、不放棄。
2020年1月2日
在第八季《暖冬》報道中,我們首次開啟“愛心圖書角”計劃,在第九季《暖冬》中,我們再次開啟這個圖書角建設計劃,征集令一發出,就有不少市民打電話希望能為鄉村留守兒童捐一本圖書,遠在平頂山的讀者也打電話給河南商報,要助力圖書角計劃。
1月4日,我們在錦榮國際輕紡城舉行了“‘暖冬悅讀計劃’暨關愛留守兒童大型公益活動”,百名商報小記者和社會愛心人士現場為鄉村學校捐書。
2020年1月9日
當孩子被“宣判”可能活不過20歲時,家長的心情無疑是沉重的。DMD(杜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患兒父母就面臨著這樣的“宣判”。對于DMD患兒來說,奔跑是一場奢求。今年年初,洛陽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馬拉松”,幫10多名DMD患兒實現了奔跑夢。
《暖冬》報道了他們的故事,這些孩子的愿望,就是能在鄭州參加一次這樣的“馬拉松”。我們也希望,他們的愿望能早日實現!
2020年1月10日
在外流浪了十多年的老人,靠在學校門口修鞋為生,露宿街頭。河南工業大學300多名學生自發組織籌款、租房子,讓老人住進了溫馨的“新家”。
《暖冬》報道后,越來越多好心人向老人伸出援手,學生們專門建立的QQ群,成員已經超過400人。
老人說,他喜歡鄭州,想要一直待在這座城市。
2020年1月15日
因為失而復得的一封信和8000元錢,我們才發現了這個暖心的故事。
退伍老兵王丙乾的5歲女兒桐桐(化名)得了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兩年前治好后,2019年年底又復發。得知這個情況,王丙乾的戰友們成了他的后盾,一些老家的戰友自發為老班長湊了8000元錢,還寫了一封信鼓勵老班長:“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2020年1月16日
在第八季的《暖冬》報道中,我們關注了鄭州市康復前街附近的一群腦癱兒童。
今年,我們再次關注了這群特殊兒童群體,記者很驚喜地發現,大家去年幫助過的腦癱兒童,如今已經康復,上了幼兒園。這樣的特殊兒童群體還有很多,希望他們變得更好,是《暖冬》的初衷。
2020年1月18日
孩子患上白血病后,巨額的治療費用、捉襟見肘的生活催生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就是“外賣員爸爸”。穿上外賣服,騎上電動車,他們是拼命接單掙錢的外賣員;脫掉外賣服,走進病房,他們是努力給孩子籌錢治病的父親。
?在他們看來,每多送一單外賣,也就代表著,孩子多了一些希望。還好,越來越多的愛心正在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