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 通訊員李超 李智博 文/圖
初春的黃河灘區腹地,蔥綠的麥田旁,一座小村落矗立眼前。
與眾不同的是,村四周被圍擋封閉,僅留一個小門進出。村內每個院落被編號,藍底色的牌子醒目而亮眼。
在新鄉市平原示范區農牧場內的一處小村莊,居民因灘區遷建而搬離。疫情發生后,這個空曠寂靜的地方被臨時改造成平原示范區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點。
被囿于方寸之地,那些鮮活的生命如何被守護?那些穿著厚厚防護服的“逆行者”,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叔叔不是奧特曼,但也會有求必到!”
閑人免進!在隔離點入口處,有這樣幾個大字,很是醒目。一道門,將里外隔開。
門內的四五十戶被逐個編號,成為一個個隔離單元。按照標準,每戶均配備有空調、電熱汀、抽水馬桶等基本生活設施。
據了解,目前農牧場集中隔離點住有確診患者王某某的8位密切接觸者,均來自平原示范區師寨鎮五柳集村,其中年齡最大的67歲,最小的僅3歲。
“按照要求,每位密切接觸者都應該單獨分開居住,但考慮到確診患者王某某的妻子周某有精神障礙且年齡偏大,需要有人照顧。向上級請示后,周某與其兒子、兒媳以及年幼的孫子、孫女被安排到了一個院子居住。”集中隔離點駐守醫生劉炳乾解釋說。
據劉炳乾介紹,被隔離人員因為年紀差異,有各種不一樣的需求,而且由于被隔離,心理壓力會較大、情緒也會較差。除了要做好日常的醫護工作,他們還要扮演好服務員、清潔工、心理咨詢師等不同角色,“用溫情服務滿足不同被觀察者的日常需求”。
穿著厚厚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全副武裝”的劉炳乾一到來,周某5歲的孫女和3歲多的孫子則顯得很興奮。
“叔叔,你是外星人嗎?我看著你像奧特曼。”小男孩有點怯怯地問。
“叔叔不是奧特曼,但也會有求必到!”劉炳乾邊說邊將手中的鄉巴佬雞腿遞給小男孩。
進駐3天后,劉炳乾才敢告訴媳婦自己在干什么
每當與隔離點的孩子相處時,劉炳乾也會想到自己的兩個孩子。因為,他已連續10天沒回過家了。
當王某某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后,平原示范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在立即著手排查其密切接觸者的同時,還指示師寨鎮衛生院挑選業務精、能力強的優秀醫護人員充實到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養兵千日,此時正是我們醫護人員盡力的時候。作為一名基層的醫務工作者,我也必須挺身而出。”當院里征求劉炳乾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就同意了。與他一同前往的,還有師寨鎮衛生院護士長申娟。
申娟在報名后,面對兩個年幼的孩子在家無人照顧的情況,只好尋求孩子的姥姥“支援”。
作為醫務工作者,劉炳乾他們很明白密切接觸者的含義。因為,這些人中很可能已被感染,被傳染的風險極大。
雖然毫不猶豫地出發了,但劉炳乾內心始終還是有擔憂的。正因如此,他未敢將真實情況告訴妻子。
第一天、第二天電話中說單位加班,蒙混過去了。
而到第三天時,劉炳乾再也瞞不下去了,只能將真實情況告知。妻子雖然很生氣,但電話中還是告訴他要穿好防護服,另外自己也會繼續向父母保密,讓他不要擔心家里。
當時,劉炳乾不敢對妻子講的是,由于最初幾日的醫療物資短缺,他和同事每人每天只能穿一件防護服。到了晚上,需先將84消毒液和水按照1:25比例勾兌,然后往防護服、護目鏡上噴霧,之后再用紫外線照射。
由于護目鏡上戴過后需先用消酒精浸泡2小時再紫外線照射,劉炳乾晚上就定了鬧鐘,以確保第二天不耽擱使用。
防護服為一次性連體設計,上一次廁所,就意味著要重新換裝再返崗,那樣也就會多消耗一套防護服。雖然近幾日防護服緊張情況有所緩解,但劉炳乾他們即便口干舌燥,也不敢多喝水,因為不舍得“浪費”任何一件防護物資。而護目鏡,他們一戴就是10天。
他們用溫情,守護著被隔離人員
“雖然穿戴防護服保護了我們不被傳染,但透過模糊的護目鏡,我還是能感受到那些密切接觸者,尤其是老人們的恐懼和擔憂。”劉炳乾說,因為很多老人沒有見過如此架勢,最初情緒波動很大。
為此,劉炳乾和申娟除了每次測體溫、消毒房間走廊、清理垃圾、每日三餐送到看護對象手中外,都會與每位密切接觸者聊上幾句,以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
“沒事,沒事,你沒得病。您老身體好著哩,只是怕傳染,需要暫時在這里住幾天。”每次,當有老人擔憂時,劉炳乾總是這樣安慰說。雖然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但老人們的情緒開始逐漸穩定下來。
新的問題接踵而來,那就是隔離人員長時間隔離后產生的壓抑煩躁。為此,劉炳乾和申娟還需要充當心理醫生,用心去疏導、安慰被隔離者的不良情緒。
有的密切接觸者晚上睡不著,經常是半夜兩三點還在給劉炳乾發微信。而此時,再晚,劉炳乾也會及時回復。
突發情況也不時發生。2月19日下午,一位被隔離的老者因酒癮發作在院內突然大哭大鬧。聞訊后,劉炳乾趕緊過去勸說安撫。
“被隔離的滋味不好受,這時候我們就是被隔離者最堅實的依靠,我是把他們每個人當親人一樣對待,真心希望他們安安穩穩度過隔離期,健健康康回家!”劉炳乾說。
吃喝拉撒全是他們負責,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一天下來滿身是汗,頭發濕得像剛洗了澡,臉被護目鏡勒地全是壓痕,而劉炳乾晚上還要填寫醫學觀察信息。
在平原示范區農牧場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點,除了像劉炳乾、申娟這樣的醫務工作者,還有負責治安的巡防隊員以及提供餐食的農牧場工作人員。工作方式雖然不同,但他們都通過默默堅守,“以溫情守護著被隔離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