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馮琳軻 馬鵬亮
散養的鴨鵝和柴雞在林下嬉戲覓食,剛剛剪修過的石榴樹悄悄地萌發新芽……3月2日下午,位于汝州市蟒川鎮核桃園村東側的村集體經濟項目華予生態園內,各個特色種養項目正在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沉寂多日的山坳間日漸恢復生機。
據了解,華予生態園以村集體為依托,流轉1700畝土地,大力發展經濟林種植,先后種植了進口軟籽石榴、核桃樹、桃樹、杏樹、梨樹等。而且還根據當地土壤情況,大膽探索和實踐經濟林、林地間作套種,林下種植油菜花、紅薯、花生等多種經濟作物和西紅柿、黃瓜、茄子、豆角等有機蔬菜。并利用園內的水庫、溝壑等,開發建設生態垂釣園、情侶木屋、七彩滑草場、水上樂園等。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業生產不能誤,現在正是樹木剪枝、施肥的關鍵時期,我們按照疫情防控規定,閉園的同時,由技術員帶領附近的村民,分地塊組織春耕生產,為將來開放休閑采摘農業打好基礎。”核桃園村村主任、生態園負責人趙新民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在這里干活也不累,家門口干活一月能拿兩三千塊錢,真是不賴!”正在田間指揮村民們修剪花椒枝條的附近村民張現聽笑著說。
200多個就業崗位200多個村民共同勞作,鉤織了一幅熱鬧非凡的春耕畫卷,一個集觀光、休閑、旅游、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態園已經初顯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