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記,咱村都缺什么防疫物資,大概需要多少?我想辦法。”得知家鄉防疫物資緊缺時,鄧新強打電話聯系老家的村黨支部書記陳樂友,了解防疫物資需求的種類和數量。
鄧新強是信陽市平橋區查山鄉倪寨村鄧莊組人。1995年外出打拼,現在北京從事環保回收工作。雖身在北京,但他和很多游子一樣,時刻關注著家鄉疫情,牽掛著家鄉人民的平安健康。
疫情期間,市面上各類防疫物資非常短缺,他覺得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援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委托朋友代為購買防疫物資,最終都是:打款、退款,沒有成功。 幾經周折,鄧新強終于分三次買到了亟需的防疫物資。
2月16日至25日,價值10萬元的100個紅外測溫儀和1萬只口罩先后成功運抵家鄉時,鄧新強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收到物資后,查山鄉迅速將測溫儀和口罩分發到各村居、卡口疫情防控點等一線工作人員手中。
“疾風知勁草,危難顯擔當。”查山鄉黨委、政府代表全鄉3萬多名父老鄉親,給鄧新強寄去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感謝他為家鄉抗疫工作付出的努力和貢獻。 “不需要感謝,我做的都是小事。查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不管走到哪兒,離查山多遠,我心里始終牽掛著家鄉。”收到感謝信后,鄧新強打來電話說,如果還有其他防疫物資的需要,他將盡最大努力去爭取,捐贈給家鄉人民。
從農村走出來的鄧新強深知缺錢的滋味不好受。多年來,當他得知同村村民家庭特別困難或者看病缺錢時,便會毫不猶豫地幫他們解決燃眉之急;當有家庭困難的學生因上學需要幫忙時,他更是二話不說,幫助解決上學的費用問題,并鼓勵孩子們安心學習,不要為學費的事背上“包袱”。逢年過節返鄉時,他都會去看望同村組的老人,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訴求,并給每位60歲以上的老人發一個300元的紅包。
鄧新強不僅關愛同村的老人,還連續五年到鄉敬老院給每位老人送去慰問金;每年春節或重陽節,無論是否回鄉,他都會安排當地餐館為老人們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送到鄉敬老院,表達自己的心意。鄧新強說:“回報家鄉是應盡的本分。只有家鄉好了,我們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