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聚焦創業板改革:
從2010年開板交易至今,創業板已經走過了一個10年。
近幾年來,創業板也成為河南企業上市的重要的市場。
備受市場關注的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終于在6月份落地,這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向著“深水區”進發。
本次創業板的改革在吸收科創板經驗的基礎上,將有哪些探索和突破?對“小散”股民來說,將會有哪些機會,又面臨哪些門檻和風險,如何適應市場的變化?創業板的改革如何兼顧增量和存量公司的利益?河南擬上市企業將如何選擇自己的上市路徑?
河南商報今起推出聚焦創業板改革系列報道,從股民、上市公司、擬上市企業利益相關的多個維度,關注這場創業板的改革。
河南商報記者 陳薇/文
科創板開板一周年之際,創業板也迎來了改革。
注冊制、20%漲跌幅、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鼓勵創新企業上市、設定投資門檻……此次創業板改革之后,與科創板有了越來越多的相似“基因”。
而普通股民關心的是,改革之后的創業板,有哪些風險,又會不會給A股帶來行情?
券商喊話:需補簽創業板材料
“您得進行一下創業板補簽,未來才能申購、買賣新上市發行的創業板股票。”股民王先生最近收到了中銀證券的電話,讓他在交易時間通過下券商App補簽創業板材料。
中銀國際證券人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創業板交易目前開通需要2年的交易經驗,前開通前的20個交易日,賬戶日均資產10萬元。此次創業板補簽辦理主要是針對2020年4月28日前,已經券商開通創業板權限的個人客戶,需要補充《創業板投資者風險揭示書》,此外還需要通過一個知識測試,而且每天只有三次作答機會。
別看只是個知識測試,但不少股民考了好幾次都沒有通過。
“后來還是在股民的微信群里,一個朋友分享了創業板開通的測試題庫,我學習了一遍,考試才通過了。”股民朱女士說,盡管“股齡”已經有八年,但通過學習她才知道創業板未來發生很多變化。
創業板能否復制科創板“神話”?
注冊制、擴大到20%漲跌幅、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此次創業板改革之后,與科創板有了越來越多的相似“基因”。而開板僅一周年的科創板,表現讓不少股民艷羨:這一年中上市的科創板股票,平均漲幅都在159%。
改革之后的創業板,能否復制科創板的奇跡?從目前來看,申萬宏源分析師彭文玉認為,雙方差異基因較多,走勢也會各不相同。
從上市公司質地來看,創業板新規雖然也支持并鼓勵“三創四新”企業上市,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農林牧漁等傳統行業的公司上市,但目前來看,至少存量的創業板除了頭部的公司技術比較“硬核”,部分公司依然存在業務傳統的問題,與科創板公司整體素質有一定差異。
從市場參與主體來看,由于科創板限制50萬元的參與門檻,投資者僅只有500萬人,相較于1.7億的股民,參與者僅占3%左右。而創業板盡管也設置了門檻,但門檻只有10萬元,意味著散戶依然會是市場的主力,在科創板市場上機構理性投資、抱團取暖的優勢恐難以發揮。
注冊制下,你閉著眼睛炒股的風險增加
與科創板相比,創業板改革之后,設置了更為嚴苛的退市制度。創業板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于3億元”、連續120個交易日成交量低于200萬股,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連續20個交易日股東人數少于400人等多個交易類退市指標。
此外,創業板新規還取消了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對交易類退市不再設置退市整理期,財務類退市觸發年限縮短,并且凈利潤為負的標準調整為扣除政府補助、資產處置等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這意味著,靠拿補助、賣資產保殼的公司在市場是很難待下去了。
退市更嚴、速度更快,對股民來說交易風險有所增加。“閉著眼睛買股票、跟風抄概念的風險增加了,畢竟,一旦公司退市,對普通股民來說損失巨大。”國金證券李立峰說。
但他認為,規則適度放開,倒逼市場參與者趨于理性,更接近與成熟市場,也是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趨勢,這點從科創板這一年來波動幅度、漲跌停板次數可以看。
創業板改革會給A股帶來行情嗎?
另外,創業板的改革讓很多股民擔心市場“抽血效應”。
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平均發審用時僅為120天且過會率超95%,效率明顯提升。這意味著,改革之后創業板申請上市的節奏也會加快,以前上市動輒數年的排隊將不復存在。
“其實創業板注冊制變的是規則,新規下,上市的公司肯定會更多,但我們的市場也在引入增量的資金。”李立峰說,目前監管層在吸引外資,同時引導險資、社保、銀行理財產品等入市,再加上嚴格的退市制度,垃圾公司出清的速度會增加,市場資金不是大問題,抽血的擔憂只是在心理層面。
從A股歷史來看,每次重大規則調整后,指數總會迎來波段行情。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2010年的創業板上市,2019年的科創板開板,指數都出現不同程度漲幅,此次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之后A股行情同樣值得期待。
統籌:趙強
編輯: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