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
客流由零恢復到八成,庫存銷掉七成,代理商提貨意愿上升……后疫情時代,鄭州專業市場漸漸走出陰霾,走向復蘇。
客流由零恢復到八成,庫存銷掉七成,代理商提貨意愿上升……后疫情時代,鄭州專業市場漸漸走出陰霾,走向復蘇。
復商興市,一方面是市場主體的自救,另一方面,包括市場相關各方、政府職能部門在內的多股力量,都一直在為鄭州專業市場紓困解難。顯見的是,各大市場的生意正逐漸回暖。


紓困:主管部門帶著銀行送來融資大禮包
疫情無情,正常的批發生意突然間就遭受到很大影響。
鄭州金馬凱旋商戶趙時方、銀基廣場男裝批發商王云歌、服裝商崔女士的經營,一時間遇到困難(應商戶要求,該三名商戶為化名)。
趙時方、王云歌的貨物壓在倉庫里,需要資金支撐其等待春天;服裝商崔女士也需要資金應急,續交房租、進秋裝、結算工人工資,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
他們尋求紓危解困良方的呼聲,傳到了市場方和政府的耳朵里。作為鄭州商貿市場主管部門,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為緩解企業主融資難題,先后舉辦了多場“銀商對接會”。
3月31日上午,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邀請來15家金融機構,走進鄭州市南四環的百榮世貿商城,現場為150余名商戶提供融資對接;5月21日下午,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攜手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走進西四環的金馬凱旋,為商戶帶來融資大禮包;6月24日上午,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攜手中原銀行走進鄭州銀基廣場,為小微企業對接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平臺……
從上述銀商對接會走出來后,金馬凱旋商戶趙時方貸到了670萬元。拿著這些錢,他參加了7月3日于江蘇南通廠家舉辦的訂貨會,現場預定了400多萬元的貨。往年廠家要求預付30%定金,今年則一下子提升到70%。另外一部分錢,他決定用于新場裝修。
市場發展中心于銀基廣場結束銀商對接會的第二天,王云歌也貸到了18萬元,而且是申請后秒到賬,沒有抵押、沒有嚴苛手續。他又湊了湊,湊夠了近40萬元,參加了7月初廣州廠家舉辦的線上訂貨會,訂下了秋冬裝,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保市場主體:幫批發商對接貸款,利息遠低于市場
王云歌說,擱往常,金融機構要看資產、走審核,手續繁瑣,還需要抵押,而小微企業等弱資質信用主體,因為成立時間短、基礎差、底子薄、抗風險能力不強,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民間融資的高風險、高利率,更是堵死了小微企業民間融資路。
“這次能成功貸款,主要是市場發展中心帶著銀行來幫商戶紓危解困,專門制定了適合我們的貸款,利息只有3厘,正常的在8厘以上。不用抵押,憑流水和營業執照就能貸。”王云歌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批發商做的是大流通、大進大出生意,對現金流要求極高,但往往賬面上的錢少,需要的是能夠“隨借隨還”,但往往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有固定貸款期限,并不適合批發商群體。而銀行此次專門針對批發商群體,私人定制地推出了“復工貸”,實現了隨借隨還。
《河南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若干政策措施》提到,要實施支持市場主體普惠特別幫扶計劃,構建常態化、多形式政銀企對接機制,推動各銀行機構將普惠金融考核權重提升至10%以上,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適度提高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以上。
“我們將持續聚焦市場復工達產難題,想市場所想、急市場所急,主動當好‘店小二’,幫助銀行和市場搭建互聯互通交流平臺,助力鄭州市場走出低谷,不斷提升鄭州市市場核心競爭力,打造鄭州市場模式。”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田躍平說。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3月31日走進錦榮新商城的銀商洽談會,共達成合作意向資金100多億元。
夜經濟:夜攤銷售額抵得上白天批發額10%
除了從融資渠道幫助專業市場商戶解危紓困外,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還組織專業市場、農貿市場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復工達產,發展夜經濟即是一個全新嘗試。
天還沒黑,鄭州市國有市投集市·丹楓路店夜市攤的6個攤位,已經全部出攤。為了幫助市場內經營戶多增加一部分收入,這家國有農貿市場專門開辟出600平方面積,做夜市。這些燒烤攤、灌湯包攤老板,都是白天在市場里賣菜、賣肉的商戶。
農貿市場的先天便利性也為這個夜市提供了最新鮮、優質、廉價的食材。為了真正拉動市場內商戶銷售,市投集市·丹楓路店要求食材必須從市場里商戶處采購,且攤位免費。而加工則全部依托于市場內原有的中央廚房。
“市場本身有個中央廚房,平日顧客買了海鮮或者魚蝦,不會整,可以直接在中央廚房里加工后帶回家。”市投集市·丹楓路店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6月底開攤后,一晚上最高能賣五六千元,主要是盤活市場內商戶、拉動消費。”
自6月6日起,大觀國貿于每晚6點至9點,啟動了“大觀服飾餐飲娛樂綜合市集”。大觀國貿相關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每晚出攤的百八十戶服裝商均來自市場,平均一晚上總銷售額在2萬元-2.2萬元,
一個落地衣架,一張矮凳,就是服裝商李曉依夜攤仨小時的全部裝備。她所在的大觀國貿“抓鬮”來決定出攤順序以及位置。有一次,她幸運地抓到了一個黃金位置,那天晚上她遇到一個批發客戶,單次采購了2000多元。對于李曉依來講,夜市是清庫存的絕佳機會。
“馨爾康”服裝品牌負責人劉玉濤已經堅持出攤兩周,最高的銷售記錄在3000多元,平均在2000元左右。他給河南商報記者算了筆賬,按照白天批發額2萬元計算,晚上零售額2000元,意味著增加了往日銷售額的10%。
解困:專業市場打響夜經濟爭奪戰
不單單是一兩家專業市場啟動了夜經濟,銀基廣場啟動了“夜市嗨購街”,鄭州世貿購物中心開啟了“世貿好嗨夜”歡購特賣會,名門天隆服裝城首批108家商戶在6月10日晚正式擺攤。
“我們趁著政策東風,開了食運街,主要是與商戶聯動。”藝茂國際倉相關負責人說,疫情讓市場內出現商戶撤場,加上周邊成熟社區少、消費能力有限等原因,開展夜經濟的重點工作,放在了用人流帶動、活動植入來重新暖熱商戶生意上。
夜經濟、夜市場是日間市場的拓展,夜經濟也是小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逗幽鲜∽龊?ldquo;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若干政策措施》提到,允許市場經營主體在規范有序的條件下,采取“店鋪外擺”“露天市場”等方式進行銷售,繁榮“小店經濟”“夜經濟”。
“我們通過引導具備條件的市場利用自身優勢打造夜間消費的平臺,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幫助市場走出疫情陰霾,提升城市活力,提振消費信心,激活消費市場,激發消費需求,助力鄭州經濟平穩快速復蘇。”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副主任房廣明說。
從24小時便利店到二七塔燈光秀,從國企下崗潮催生的一廠夜市到市井氣息濃厚的健康路夜市,從農科路酒吧一條街延展到以服裝銷售為特色的火車站服裝商圈,鄭州的夜經濟逐漸豐富和多元。
后疫情時代,專業市場紛紛加入鄭州夜經濟賽道,從一馬路到北三環的晚上八點,多了批發商的身影,鄭州夜經濟也正式步入下半場。
統籌:趙強
編輯:李興佳

編輯:李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