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一塊名叫興隆堂的招牌,因一款秘制調料名揚東京,被引為宮廷御膳珍品。800多年后,興隆堂繼承人王守義炮制出適合現代人口味的調料,取名十三香。“王守義十三香”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公司成立36年,只做調味料,不搞多元化,不上市,幾乎不向銀行貸款,市場占有量卻在全國遙遙領先。

【“去家族化”后的十三香】
統籌:趙強
編輯:王訪賢

“十三香”香遍全國數十年,背后有什么秘訣?掌舵者有著怎樣的思考?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恒/文 記者 張郁/圖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恒/文 記者 張郁/圖

【“去家族化”后的十三香】
現在的十三香管理層,家族成員僅剩董事長王銀良一人,其他幾位高管系內部提拔和外部引進。對一個家族企業來說,這樣的調整讓人意外,也某種程度上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十三香的“去家族化”改革已經完成。此前,十三香集團公司的家族成員涉及財務、人事、采購、銷售等部門的核心崗位。
2016年前后,王銀良走出了關鍵一步。
為排除一切干擾,將十三香帶入良性的發展軌道,他將這些部門,包括公司高層的家族成員一一剝離。
每天中午11點20分,河南省駐馬店市十三香路1號,王守義十三香的員工都會在廠區職工食堂看到一位70歲的老人。他獨自走進食堂,然后坐下來和大家一起就餐。時不時抬起頭看看其他前來用餐的職工,有時候,會有幾個人上前聊起工作。
這位老人是王銀良,他依然精力充沛,經常鍛煉身體,每天至少走路七八公里。除去出差,王銀良每天都到公司食堂就餐。多位十三香管理層評價他有毅力,沒有架子,對所有職工和藹可親,看問題獨特,他時刻關注國家政策,并向員工們講解。
駐馬店市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有限公司,由王守義創始于1984年,主要生產經營王守義十三香系列調味品,總占地面積330畝,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注冊資金4億元,現有員工近2000人。與很多大型公司相比,十三香的體量不大,但它的“另類”屬性很明顯:產品非常垂直,業績非常穩定。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十三香的現金流充足,卻不求擴張,一直專心做香辛料,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它的銷售額和利潤額均穩步增長。
十三香公司經理黃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公司的銷售收入和納稅額連續五年都在上漲,其中2019年銷售收入23.4億元,納稅額4.3億元。
現在的十三香集團公司,王銀良實際上充當了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角色,他之下是經理層,中間不單獨設置總經理職位。采購、財務、生產銷售、行政等部門設置經理、副經理或部長。管理層有事可以直接向王銀良匯報,事實上,由于王銀良經常去食堂,很多事情在員工食堂的三兩句交談中就解決了。
這種扁平化管理模式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十三香長期以來在管理框架上均是這種思路。
在王銀良主導的去家族化改革階段,集團公司更是對公司的組織機構和人事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或任免,新設置了一些機構,新提拔了一些年輕職工。


【拒絕上市的背后考量】
十三香公司的創業故事,與國內其他成長型企業大都一致。在王守義炮制出的十三香調味料獲得四方街鄰的好評后,王守義與兒子王銀良從開封移居駐馬店。彼時改革開放大潮已席卷中原,在王銀良的建議和帶領下,王守義父子注冊公司、建廠,并一步步將十三香公司發展壯大。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國內幾大調味品老字號,如北京的王致和、貴州的老干媽、河南的十三香,其商標均使用的是創始人頭像。當企業代際接替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價值傳承。
王銀良幾乎完全繼承了父親的發展理念,十三香公司目前沒有涉及多元化經營,沒有考慮上市,不玩杠桿。在此前的家族化管理階段,家族內部有人建議他涉足房地產或設立子公司,實現公司多元化發展。
對一個現金流充足的公司來說,很少人能抵御住一個個風口的誘惑。王銀良的思路卻是求穩。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曾建議十三香上市,實際上,王銀良這些年一直在回絕上市的建議。王銀良的態度是,“最重要的是把企業實實在在做好,別出現大的亂子。掙錢不掙錢排第二,先把做調味料這件事做得深入人心,能夠得到認可”。
最近幾年,王銀良從不接受媒體采訪,不回應外界疑問和網絡傳言,他認為有些事情外界逐漸會理解。他現在專注的就是把香辛調味料做好,只做好一件事。
十三香是低調的,甚至沒有體現公司名字的大門。在位于駐馬店市的十三香路公司門口,僅有一個寫有“興隆堂”的牌坊式大門。不了解十三香歷史的年輕人,很難能夠確認這片空氣中飄著香料味的廠區,就是他們日常所食用十三香的生產地。
十三香也很少做廣告,除去沿襲下來的央視廣告和高鐵廣告,幾乎沒有更多的對外宣傳。
王銀良把精力全部用在了十三香集團的公司治理上,2018年開始,他啟動了公司“深化改革的三年計劃”。具體說來,分別是管理層、原材料、銷售三方面。每年一個重點,分三年進行完畢。


【王銀良的“三年改革計劃”】
在十三香集團公司的發展史上,先后經過多次內部改革。
據河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梳理,截至2018年,十三香共進行過三次內部改革調整,分別是第一次上世紀90年代,兄弟姐妹7人中一個子女發動配方專利訴訟,后其中4人獲得補償退出企業,王銀良拿到51%控股權,改變了單一的“兄弟姊妹家天下”的決策管理格局;第二次是讓家族退出管理層,妥善辭退并安置廠中的親戚,聘請一批職業經理人充實到關鍵崗位,在企業建立了一套煥然一新的現代管理模式;第三次是2017年前后,以加強控制權、提拔新人、改善績效管理、建立科學的決策管理機制等為特點的“大變革”,彼時隨著集團內部用人機制的變革,王銀良手下梯次型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已經初步形成。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王銀良目前實施的2018~2020年的三年改革,是十三香歷史上第四次大規模內部改革。不同的是,據黃林說,這次改革是適應企業新的發展階段,主要目的是通過三年的改革計劃,讓十三香公司通往更順暢的陽光大道。
這次改革有其特殊背景,十三香集團剛剛走過家族剝離的陣痛,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逐漸穩定,企業運轉步入順暢期。從公司自身來說,專注主業使得十三香公司架構簡單,除去規模相對不大的麻辣鮮廠,甚至一個十三香廠就可以看做是十三香集團。所以,王銀良不至于耗費比以往更多的精力。
改革首先是從管理機制和管理層的調整開始,調整主要針對家族剝離后的崗位空缺、管理層是否適合現任崗位等問題。王銀良親自出馬,剔除不合適人選,安排年輕骨干人才,一步步將關鍵崗位和關鍵環節理順。
2019年是原料改革,對十三香這樣的調味料企業來說,原料是否正宗至關重要,這也是老干媽今年7月份的“辣椒原產地”為何廣受質疑的原因。黃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王銀良非常重視原材料的篩選,要求原料均要來自原產地,要穩,要正宗。王銀良親自把關原材料,去不了原產地的,會安排人員考察,帶回樣品化驗。此外,他對原料供應商、負責原料的職工、市場調研人員進行了部分調整。
目前正在進行的是針對銷售領域的改革。
統籌:趙強
編輯:王訪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