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心里感覺很幸福,幸福滿滿!”粉坊村村民代表吳傳生說。
49歲的吳傳生自2015年被識別為貧困戶后,4年來,在駐村書記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通過發展種植香菇和珍珠花,如今家庭年收入從不足1萬元增加至16萬元。
那么,駐村書記是如何幫助粉坊村村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的?
9月15日,河南省林業局駐桐柏縣朱莊鎮粉訪村第一書記鄢廣運對如何幫助粉坊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的問題進行解答。
“一花一菇”的生態產業助力粉坊村整村脫貧
據鄢廣運介紹,粉坊村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總面積 13.4平方公里,山多地少,全村總人口342戶115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7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3.6%。截至2018年,粉坊村已整村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降到1.38%。
摸家底、理思路是鄢廣運要做的第一件事。
鄢廣運通過逐戶走訪掌握了全村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基礎設施狀況,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根據粉坊村荒山荒坡多和傳統優勢產業的特點,發揮生態扶貧優勢,確定了發揮生態扶貧優勢“一花一菇”的生態產業脫貧路子。
據鄢廣運介紹,“一菇”指的是香菇,建成1萬平方米、年種植40萬袋香菇的大棚,按照“村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全村香菇種植從2016年的60萬袋發展到今年的150萬袋,產值達1100萬元,戶均增收7000多元,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
“一花”指的是珍珠花,利用荒山、荒坡發展730畝,畝產值達2000元,受益群眾達210戶650人,2020年全村珍珠花干菜賣了150萬元。通過發展“一花一菇”產業,全村群眾有了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
有針對性地開展林業技術培訓,生態產業成為群眾致富的主要途徑
思路確定了,接下來的就是該思考“如何干”這件事了。
鄢廣運根據不同群眾的的需求每年開展農民技能培訓。
據悉,近年來粉坊村共開展林業技術培訓6期800人次,對村民有針對性地培訓了食用菌培育、育苗、林果種植等技術知識。
“村民在掌握到實用技術以后,干勁越來越足了,產業發展的效益也越來越好了!”鄢廣運說。
如今,粉坊村的花卉苗木已達400畝、飼料構樹500畝、林下種植中藥材200畝、板栗改良2000畝、優質用材林四倍體泡桐400畝,生態產業已經成為群眾致富的一條主要途徑。
“明年估計賣得更多,我家不窮了,我對政府的扶貧政策非常滿意,我從心底里感謝國家、感謝黨、感謝政府,使我脫貧致富奔小康!謝謝!”吳傳生笑道。
編輯:陳詩昂
統籌:趙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