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桂芳 記者 郭丁然/文 記者 宋亞猛/圖
9月22日上午,第四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在鄭州舉行,本次大會以“全球疫情下的跨境電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現場視頻演講中就跨境電商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發展困境進行了分析和建議。
跨境電商發展迎來了四面開花的新局面。但具體跨境電商的模式怎么做,怎么做的更有特色,怎么贏得市場和客戶的青睞?黃奇帆認為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首先,是放開零售進出口模式的限制。目前,監管部門出于防控風險考慮,將跨境電商業務類型分為四類:網購保稅進口、直購進口和特殊區域出口。 一些地方只能做一種,比如說寧波的小紅書只能做網購保稅進口。
他認為,特色區域等這種區分并非跨境電商企業實際需要,反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負擔,束縛了企業創造力,建議企業不再區分這四種創造模式,讓各地區和各企業根據具體方式因地制宜,具體選擇。
其次,要打破零售與貿易批發的界限。目前在海關監管當中跨境電商的監管和零售走的是不同的監管路徑,實行不同的政策待遇。他建議,允許所有跨境電商都可以做B2B和B2C的業務,將零售和進出口批發一體化,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自由選擇零售或者批發的不同業態,為其開展國際供應鏈整合創造條件。
此外,要提升提升跨境物流平臺的規模和效率。暢達、經濟、高效的跨境物流服務是決定一個地方跨境電商生態的關鍵要素,能否低成本、高效率的為成千上萬的商家提供跨境物流服務很重要。目前中國電商領域的一些頭部企業高度重視物流體系的建設,比如說阿里的菜鳥、京東物流等等都是重金打造的,有了這些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物流平臺廣大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就可以走物流外包這條路,形成集拼集運的規模效應、 運力優化配置的網絡效應、反哺電商的倍增效應。
編輯:高瞻展
統籌:趙強
